过赤石湖有感寄献荆公
重湖远映日无光,两桨行舟类堵墙。
向此柂工犹恐惧,更堪风驭出苍惶。
虽知行止悬于命,长离忧虞亦可伤。
白首何时裕儋石,从容丈室问空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双湖相映阳光黯淡,两桨划舟犹如一堵墙。
船夫依然充满恐惧,疾风吹过更显慌张。
尽管生死由天定,长久的忧虑令人忧伤。
白头何时能享安乐,静心询问佛陀的智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赤石湖:指湖南省长沙市附近的赤石湖,附近有岳麓山、湘江等著名景点。
2. 荆公:即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曾推行新法改革。
3. 重湖:指湖面重叠,此处形容湖水宽广。
4. 两桨行舟类堵墙:用两只船桨划行,船只就像城墙一样挤在一起。
5. 柂工:舵手,此处指驾驭船只的人。
6. 风驭:乘着风力驱使,比喻自由飞翔。
7. 行止:行走和停止,此处指人生道路的选择。
8. 悬于命:取决于命运。
9. 丈室:佛家语,指僧人修行的禅房。
10. 空王:佛教用语,指释迦牟尼佛,这里代指佛教信仰。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湖光山色并寄予情感的诗歌。诗的首联以湖面、日光、船桨等景物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显压抑的氛围。颔联中“向此柂工犹恐惧”表现出人们在此环境中感到的忧虑与恐慌。颈联进一步强调人生无常、忧惧困扰的情感。尾联中诗人借白发、儋石、丈室等意象表达了对生活安定、心灵安宁的追求,结尾处的“空王”则象征了超脱尘世的佛教信仰。整首诗表达了人们在自然景色的面前所体会到的生命无常和祈求心灵解脱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赤石湖有感寄献荆公》是南宋词人吴颐在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所创作的一首长诗。这一年,正是吴颐与友人共游赤石湖,心有所感,遂作此诗。这首诗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另一方面则揭示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政治理想。
当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君臣上下陶醉于湖光山色、歌舞升平之中,不思进取,对此吴颐深感忧虑。他本人虽然身在江湖,但仍心系国家,时刻关注时局,希望有一天能报效国家,施展自己的才能。于是,他在游览赤石湖之际,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歌,以此寄托自己对王安石等政治家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