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花韵
玉指纤纤出后房,似矜随意得奇芳。
只愁暖律争先落,頼有凝脂可旋粧。
近比含饴知有味,不须嚼蕊自闻香。
未应力欲争春巧,喜士深心庶可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玉手轻摇走出房间,好像在随意找寻奇花异草。
只是担心温暖时光流逝,还好有鲜花可以及时妆点。
靠近花儿就能品味其美妙,无需嚼花蕾就能闻到香气。
不必费力去争夺春天的美好,喜欢花儿的深情内心或许可以得到回应。
去完善
释义
《酥花韵》:本诗描绘了一种类似“酥花”的食品或者物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歌题目中的“韵”通常表示诗歌的形式或韵律。
1. 玉指纤纤:形容女子纤细的手指。
2. 矜:在此意为故意表现出某种状态。
3. 奇芳:奇异的花香或美味的食品。
4. 暖律:温暖的季节或自然界的规律。
5. 頼有凝脂:依赖或者依靠凝结的油脂。
6. 旋粧:旋转妆扮。
7. 近比含饴知有味:靠近品尝就知道味道美。
8. 嚼蕊:咀嚼花朵的花瓣,此处比喻仔细品味。
9. 力欲争春巧:尽力展示春天的巧妙。
10. 喜士深心庶可将:高兴的才子们内心可以接受。
去完善
赏析
《酥花韵》是清代诗人吴颐的一首咏物诗,描绘了酥花的美好形象和特性。首联“玉指纤纤出后房”以形象的笔触描绘出酥花的娇柔之美,如同美人纤手般的酥花,自然流露出了神奇的魅力。颔联“只愁暖律争先落,頼有凝脂可旋粧”则表达了对酥花生长的忧虑,但紧接着又表示,只要有适当的条件,酥花还是可以重新绽放光彩的。颈联“近比含饴知有味,不须嚼蕊自闻香”则是赞美酥花的品质,它虽然不像糖果那样甜美,但却有天然的香气,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尾联“未应力欲争春巧,喜士深心庶可将”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酥花不争春的赞赏,正是这种谦逊的品质,使得酥花显得更加珍贵。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法,将酥花的美丽、脆弱以及天然的味道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酥花韵》是清代文学家吴颐创作的一首描绘市井生活的小诗。这首诗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兴盛。
在这个时期,吴颐作为一名书生,虽才华横溢,但科举道路却颇为坎坷,曾多次参加乡试而未中。这种人生际遇使得他对民间的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普通百姓的生活产生了深厚的同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酥油花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展现了当时市井生活的热闹景象。同时也反映出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总的来说,《酥花韵》的创作背景是在一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时期,而诗人本人则经历了多次科举失利的人生挫折,这使得他更加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民生问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