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访杨才叔不遇留偈斋舍

标题包含
访杨才叔不遇留偈斋舍
呼筇起寂下云居,寒麓回春寻友于。 烟染草芒三径暗,雪晞麦脚一鉏濡。 欲求真语涤尘想,那畏峭风生粟肤。 不见诗郎归怅怏,清癯时对石菖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正觉,俗名李元吉,字正觉,号明心子。他生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卒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 释正觉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对佛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召唤竹杖爬起沉寂的山居,在寒冷的春天寻找朋友。 烟雾弥漫草地,小径昏暗不明; 雪后初晴,用锄头清理湿润的麦田。 想要寻求真实的话语净化内心的尘埃,又何必害怕寒风让肌肤起鸡皮疙瘩呢? 看不见诗人的归来让我惆怅不已,清瘦的身影时常对着石菖蒲发呆。
去完善
释义
1. 呼筇起寂:"呼筇"指唤来拐杖。"起寂"表示离开寂静之处,这里指诗人从隐居的地方出来。 2. 寒麓:寒冷的丘陵地带。 3. 三径:隐士居所周围的小路。 4. 雪晞麦脚:"晞"是晒干的意思,"麦脚"是麦田的边缘。这句意思是雪正在逐渐融化,阳光照耀在麦田边缘。 5. 鉏濡:"鉏"是一种农具,"濡"是湿润之意。这句话是说农民正在田里用沾了水的农具耕作。 6. 真语:真实的话语,这里可以理解为内心真实的感受。 7. 涤尘想:"涤"是清洗的意思,"尘想"是世俗的想法,这句话是说要摆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的纯净。 8. 峭风:寒风。 9. 粟肤:皮肤上因寒冷而生起的鸡皮疙瘩。 10. 诗郎:擅长写诗的朋友。 11. 清癯:形容人瘦削的样子。 12. 石菖蒲:一种植物,这里用来比喻隐逸的志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释正觉(1206-1281)写给他的朋友杨才叔的一首访诗。诗中,作者以脚步、眼神和想象为主线,描绘了一幅初春的景象。首先,他以“呼筇起寂下云居”开篇,传达出登山寻访友人时的寂静与坚定。接着,他用“寒麓回春寻友于”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盎然,凸显出访友的急切心情。在描述沿途景色时,他巧妙地运用了“烟染草芒三径暗,雪晞麦脚一鉏濡”的诗句,让人仿佛看到了田间阡陌上的雾霭、麦苗以及湿润的土地。整首诗笔触生动,情感真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访杨才叔不遇留偈斋舍》是南宋诗人释正觉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50年左右,正值宋室南渡时期。在这个时期,宋朝的北方领土被金国侵占,大量民众和士人逃往江南地区,形成了南宋政权。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释正觉的生活和写作主要集中于浙江一带。他曾云游四方,结交了不少文人墨客,包括诗中的杨才叔。然而在这首诗里,当释正觉到访杨才叔的住处时,却发现他不在。于是,他便在斋舍留下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这首诗的背景,也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在金宋对峙的时期,士人们失去了家园,四处流浪,但他们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文化追求。在这种背景下,诗人的作品往往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家国之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