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三国志

标题包含
读三国志
独夜一卷史,上寻千岁间。 咄嗟兴废更,俯仰朝市迁。 古人病无闻,愚智矜后先。 共乐无穷中,正如朝露然。 向观功名际,自以皆万年。 迩来令人悲,蚊蚋过目前。 安得谢浮俗,高举凌九天。 捐书以绝学,寄心崆峒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敞(1019年-1068年),字原父,号公是先生,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学者、文学家、史学家。 刘敞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中进士,历任翰林学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独自度过漫漫长夜,翻开历史的篇章, 探寻千年之前的往事,见证世事无常。 时代更替,瞬息万变,朝市早已改朝换代。 古代的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名声能够流传千古,无论聪明才智都在争名逐利。 然而在欢乐的时光里,那些成就犹如清晨的露水般短暂。 看那追求功名的人们,自以为能万古长青。 可是时间流逝,他们所追求的不过是一场空梦,只在眼前如蚊子般短暂停留。 如何才能远离世俗,超脱尘世,攀登天地的巅峰? 放下书本,摒弃学问,让心灵寄托在仙人的世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独夜:孤独的一夜。这里指夜晚独自阅读。 2. 一卷史:一本历史书。这里指《三国志》。 3. 上寻千岁间:回顾千年历史。 4. 咄嗟:形容时间短促。这里指三国时期的历史变迁迅速。 5. 朝市迁:朝代更迭。这里指三国时期的三个国家交替统治。 6. 愚智矜后先:愚蠢的人和聪明的人都争着争先。 7. 朝露:清晨的露水,比喻短暂的生命。 8. 功名际:功成名就的时代。这里指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的时代。 9. 蚊蚋:蚊子。这里比喻短视的人。 10. 浮俗:世俗的追求。这里指名利。 11. 高举凌九天:飞得更高,远离世俗纷扰。 12. 崆峒仙:指道家仙人。这里表示作者渴望超脱世俗,追求心灵的宁静。
去完善
赏析
《读三国志》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和人生的感慨。诗人通过对《三国志》的阅读,回顾了历史上的兴废更迭,以及朝代的变迁。他感慨古人的声名终究会消散,而那些自以为聪明才智的人却在争名夺利中度过了一生。诗人认为,人们应该共同追求无尽的乐趣,就像清晨的露水一样短暂而美好。 诗人反思了功名利禄的追求,感叹那些如同蚊蚋般短暂的事物占据了人们的生活。他希望能够摆脱世俗的纷扰,登上九天,过上超脱尘世的生活。最后,诗人表达了舍弃书本、寄心仙境的愿望,展现出了一种远离红尘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理想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三国志》是宋代文学家刘敞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从诗词的创作时间来看,《读三国志》是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的北宋时期创作的。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中国历史上的唐宋之交,社会文化氛围浓厚,文人墨客众多,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在这个时期诞生。 其次,在人生际遇方面,刘敞作为一名文人,他的生活经历与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有许多共鸣之处。他通过阅读《三国志》,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人物性格特点和社会风貌。这首诗表达了对三国时期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时局的关注和忧患意识。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北宋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然而,这也使得人们对于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产生了更高的期望,从而对历史的回顾和研究变得更加重视。因此,刘敞选择以读史的形式,来表达对国家民族未来的期许和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