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山先生讳日寄绮伯
先生一去三十年,苹藻聊修讳日虔。
雌剑忽寻雄剑逝,恰恰岁暮吾无钱。
乃知毫发有造化,此礼终与吾毋缘。
人生损益固常理,韩门仍被流俗牵。
凤毛辞采非不美,再拜焚香符水前。
驱邪院中诸将吏,或书或画纵横县。
网山有灵应大笑,安得师友尚流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先生逝去已经三十年,我勉强修整一些文章以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忽然之间,妻子也离我而去,时间正值年终岁尾,而我却身无分文。这让我明白世事难料,命运弄人,这样的祭祀恐怕与我无缘了。人生本就有得有失,这是常理,但我在韩愈门下学到的东西依然受到世俗的束缚。我所写的诗文虽不缺乏华丽辞藻,但在神像面前也只是黯然失色。想要驱邪镇煞,只能求助那些将吏们,他们或是书写,或是绘画,在驱邪院里形成一片景象。我想,如果网山之神有知,一定会嘲笑我的无能吧。而那些曾经教过我的朋友和师长,他们的教诲如今还能留存于世吗?
去完善
释义
1. 网山:指南宋著名文人罗从彦的号。罗从彦是陈藻的老师,他在世时曾将读书处称作“网山”。
2. 讳日:死者的生日,这里指罗从彦的生日。
3. 绮伯:作者的好友,生平未详。
4. 苹藻:指祭祀用的清水和苹草,这里代指对老师的追思之情。
5. 雄剑:传说中的一种神剑,这里借指罗从彦。
6. 毫发:指细微的事物,这里指送礼之事。
7.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力和变化。
8. 韩门:指的是南宋时期的江西诗派,以诗人韩驹为首。
9. 凤毛:凤凰的羽毛,比喻珍贵之物,这里指精美的诗词。
10. 符水:道教中的一种法术,用符咒来驱邪治病。
11. 驱邪院:唐代开始设立的官署,负责驱邪捉鬼等事务,这里用来形容当地风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网山先生讳日寄绮伯》,首句便提到“先生一去三十年”,说明诗人在纪念网山先生的忌日。诗人通过表达对网山先生的敬仰之情,同时感慨自己的境遇和人生的无常。接着以“雌剑忽寻雄剑逝”比喻失去良师益友的痛苦,同时也寓含了岁月的无情。然后,诗人意识到有些事情是命中注定的,自己无法改变。诗人指出人生总会有得失,但无论外界如何评价,内心要保持坚守。接下来,诗人赞美网山先生的弟子们的才华横溢,而在祭祀过程中,更是用心。最后,诗人想象如果网山先生在天有灵,看到这一切,应该会感到欣慰的。整首诗表达出作者对于逝去的人的一种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生活的深深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网山先生讳日寄绮伯》是南宋诗人陈藻的一首悼念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62年,即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金兵不断南下侵扰,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陈藻本人是南宋的一位著名文人,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教育工作,曾担任过太学正等官职。在晚年时期,陈藻退居乡里,过着清贫而简朴的生活。他的诗歌创作主要表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以及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陈藻正值老年,他对早年离世的好友网山先生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网山先生讳日是纪念亡友的纪念日,陈藻借此机会向好友绮伯表达了他们对网山先生的共同怀念之情。
在诗歌中,陈藻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故人的悼念,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他以沉痛的笔触描绘了网山先生的人格魅力和才学造诣,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已逝岁月的哀愁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