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悼网山

标题包含
悼网山
福清一半海为田,创邑今垂五百年。 伧蛮世革儒风起,西塘生在网山前。 介夫凛凛松筠操,月鱼识解文章到。 黄檗休夸十二峰,乌窠白屿空餐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藻(1508年-1594年),字元洁,号乐轩,福建莆田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 陈藻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进士,历任南京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后升任江西布政使司参议。在任期间,他廉洁奉...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福清新市半边海域已化为农田,建城至今约五百年。 当地风俗在世代变革中兴起儒风,我出生在网山前的西塘。 耿直刚正如松柏般坚韧,对文学理解透彻。 无须羡慕黄檗山的十二峰,乌窠和白屿也不过是空度时光。
去完善
释义
《悼网山》:陈藻所作的诗歌,悼念网山一带的历史与风土。 1. 福清:福建省福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 2. 一半海为田:描述福清地势沿海,海水与陆地交织的景象。 3. 创邑:指建立城市或乡村聚落。 4. 今垂五百年:形容福清作为城市已经存在了大约五百年之久。 5. 伧蛮:指粗野之人,这里可能是对当地居民的贬义称呼。 6. 世革:指世代更替,时代变迁。 7. 儒风:儒家学风的兴起和传播。 8. 西塘:可能指的是福清市的一个具体地方。 9. 网山:在福清境内的一座山脉或山丘。 10. 介夫:指介子推,古代忠臣,有隐士之称。 11. 凛凛:严肃而不可侵犯的样子。 12. 松筠操:以松筠比喻人的品质高尚、坚韧不屈。 13. 月鱼识解文章:月亮照耀下鱼儿识别解开文章的意思,形容文学作品的优美动人。 14. 黄檗:位于福清境内的黄檗山,山中有多处名胜古迹。 15. 十二峰:指黄檗山的十二座山峰。 16. 乌窠:可能指的是黄檗山的一处景点或地点。 17. 白屿:位于福清的一座小岛,四面环海。 18. 空餐过:指无功而返,白白路过。
去完善
赏析
《悼网山》是宋代诗人陈藻创作的一首描绘福清风光的诗。诗中描述了福清的地理风貌以及人文历史。首句“福清一半海为田”,形象地描绘出福清地区海洋与陆地交织的景象,暗示了这里的地理位置独特。第二句“创邑今垂五百年”,则传达了福清建立城邑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凸显其悠久的历史底蕴。 接下来两句“伧蛮世革儒风起,西塘生在网山前”,揭示了福清地区的风俗变革和文化发展。从野蛮粗俗到诗书礼乐的兴起,象征着文明的进步和儒家思想的影响。而网山则是这一地域的代表,见证了这种变化的发生。 中间四句“介夫凛凛松筠操,月鱼识解文章到。黄檗休夸十二峰,乌窠白屿空餐过”,是对网山及周边风景的描绘。通过描述松树、竹子等自然景观,表达了对生命的敬仰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用“月鱼识解文章到”暗含了对知识的向往和对文化的追求。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黄檗山的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对乌窠和白屿等地风光的独特看法,强调了这些地方的美丽与特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悼网山》是南宋诗人陈藻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206年。陈藻生逢南宋末年,正值国家动荡、社会矛盾激化之际。他在这一特殊时期,怀才不遇,游历四方,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寄托在诗歌创作之中。 在这段时间里,陈藻关注民生疾苦,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努力寻求改革之道。然而,由于朝廷腐朽,政治黑暗,他的愿望并未得到实现。这种境遇使得他愈发感慨万千,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 《悼网山》一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在这首诗中,陈藻以网山为背景,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对民族命运的忧虑。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对自己壮志难酬的哀伤和无奈。这首诗既是对时代的深深忧虑,也是作者个人情感的抒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