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故府二首
戚戚复戚戚,期怀安可释。百年金石心,中路生死隔。
新坟应草合,旧地空苔色。白日灯荧荧,凝尘满几席。
悒悒复悒悒,思君安可及。永日在阶前,披衣随风立。
高楼暮角断,远树寒鸦集。惆怅几行书,遗踪墨犹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心中忧虑反复又反复,期待的心情难以排解。即使有如金石般坚定的信念,也无法穿越生死的隔阂。
新的坟墓已经长满青草,旧日的地点只剩苔藓的痕迹。白日里,灯光微弱,尘埃布满桌椅。
忧郁的情绪挥之不去,思念之情难以抵达。整日站在台阶前,披着衣服任风吹拂。高楼上传来号角声,远处树上聚集着寒鸦。写下几行惆怅的诗句,墨迹还未干透。
去完善
释义
1. 戚戚:忧愁的样子。2. 期怀:期望的心情。3. 安:哪里。4. 可释:可以消除。5. 金石心:比喻坚定的意志或信念。6. 中路:中途。7. 生死隔:生死相隔。8. 新坟:指新的坟墓。9. 草合:草木丛生。10. 旧地:曾经的地方。11. 空:空空荡荡。12. 苔色:苔藓的颜色。13. 白日:白天。14. 灯荧荧:灯光闪烁。15. 凝尘:积灰。16. 几席:桌子和椅子。17. 悒悒:忧郁的样子。18. 思君:思念故人。19. 安:怎么。20. 及:达到。21. 日:每天。22. 阶前:台阶前面。23. 披衣:披着衣服。24. 风立:迎风而立。25. 高楼:高层的楼房。26. 暮角:傍晚的号角声。27. 断:结束。28. 远树:远方的树木。29. 寒鸦:冬天的乌鸦。30. 集:聚集。31. 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32. 几行书:几封书信。33. 遗踪:遗留的痕迹。34. 墨犹湿:墨迹还湿润。
去完善
赏析
《感故府二首》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之情。在诗中,作者以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与故人共同度过的时光,以及失去挚友后的悲痛心情。
第一首诗通过对故人的思念,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伤和痛苦。“戚戚复戚戚,期怀安可释”一句展现了作者无法释怀的哀伤。紧接着,诗人描述了与故人分别的情景:“百年金石心,中路生死隔”,表达出阴阳两隔的痛苦。而“新坟应草合,旧地空苔色”则揭示了物是人非的感慨。最后两句“白日灯荧荧,凝尘满几席”则是作者心境的体现,孤独、悲伤的氛围弥漫其中。
第二首诗同样寄托着对故人的哀思。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失去故人后的生活场景,传达了心中的郁结。“悒悒复悒悒,思君安可及”,表明了作者对故人的无尽思念。接下来,作者详细描述了自己每天的心情变化,如在台阶前久久伫立,披衣迎风,体现出了对故人的深深挂念。结尾两句“惆怅几行书,遗踪墨犹湿”,表达了诗人寄给故人的信笺上的字迹依然湿润,意味着他的感情如泉水般源源不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是唐朝诗人李建勋在678年至742年之间创作的。这一时期,大唐王朝正处于繁荣盛世,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在这个时期,李建勋以其独特的诗才,表达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时局的忧虑之情。
李建勋一生漂泊,曾任多个地方官职,但始终未能在朝廷取得更高的地位。他在这段时期的人生经历中,深刻体会到了民间的疾苦和社会的动荡。这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哲理。
在这两首诗中,李建勋通过对故府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他通过对故乡的山水、古迹、风俗的描述,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这些诗句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品质。
总的来说,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变动的时代,李建勋在这个时代里,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写下了这两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