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虔州送知府石舜弼吏部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虔州送知府石舜弼吏部二首 其二
朅来临抚未朞年,五袴讙谣已蔼然。 公道直堪平贑石,清风那用挹廉泉。 飞帆便恐迷三岛,缓辔聊须选一钱。 最有后车湖上客,梦随旌旆作神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很抱歉,我无法找到关于"廖刚"的具体信息。这可能是因为这个名字在公开资料中的出现频率较低,或者您提供的信息不够详细。如果您能提供更多详细信息,例如他的职业、年代等,我将尽力为您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去完善

译文
我来到这个岗位还没满一年,却已经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赞誉和口碑。因为我的公正公平,使得社会矛盾得到了平息,就如同赣石已经被填平。而我的清廉,就像那可以舀取清水的风一样纯洁无瑕。我希望能够有扬帆起航的时候,把握那些重要的机会。而在缓慢前行的时刻,也可以享受片刻的宁静。尤其是那些在湖边的人,他们的心愿就是希望与我一起,如同梦境一般,随我一起,成为人们口中的楷模和榜样。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虔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西省赣州市。 2. 知府:古代官职名,负责一个地区的行政事务。 3. 石舜弼吏部:人名,石舜弼曾任吏部尚书,此为尊称。 4. 箇(jiē)临抚:指石舜弼担任知府的时间不长。 5. 未朞(jī)年:未满一年。 6. 五袴(kù)讙(huān)谣:形容百姓生活富裕,欢歌笑语。袴,古指裤子;讙,喧哗,欢闹。 7. 蔼(ǎi)然:形容气氛融洽,充满欢乐。 8. 公道:公正之道,指公平对待下属。 9. 直堪:可以直视为。 10. 平贑(gàn)石:赣州出产的石头,这里指公正的裁判。 11. 清风:清廉之风,指廉洁从政。 12. 挹(yì)廉泉:汲取廉洁的泉水,比喻保持清白之身。 13. 飞帆:指船行驶迅速。 14. 迷三岛:迷失方向,这里指行船不定。 15. 缓辔(pèi):指骑马慢行。 16. 聊须:稍微需要。 17. 一钱:指微薄的利益,这里指满足个人的小小欲望。 18. 后车:指跟随在后面的车辆,这里指跟随着石舜弼的官员。 19. 湖上客:指游览西湖的人。 20. 梦随旌(jīng)旆(pèi):梦想跟随石舜弼共事。旌,旗子;旆,旗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廖刚在虔州送别好友知府石舜弼时所作,用以赞扬他的政绩和对他的不舍之情。 诗中提到的“五袴讙谣”出自汉代的典故,用来形容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饶。首联以赞美石舜弼治理虔州的功绩。颔联则形象地描绘了石舜弼的公正廉洁,如同天平一般公平正直,其清廉之风足以使人如饮甘泉。颈联以“飞帆”和“缓辔”分别比喻石舜弼对待政事的方式和态度,他对国家大事尽心尽责,又能体恤民生,是一位难得的官员。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石舜弼的不舍之情,希望自己能紧随他的脚步,一同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公元1117年左右的南宋时期,诗人廖刚写下了《虔州送知府石舜弼吏部二首 其二》这首诗。此时,距离靖康之耻(1127年)还有几年,南宋政权尚未稳固,社会动荡不安。而廖刚因为家世显赫和学识出众,出任起居郎、尚书吏部员外郎等职位,对于国家和民生深感忧虑。 在这个历史时期,官场腐败,朝政昏暗。作为正直的文人官员,廖刚深受儒家伦理的影响,希望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改变国家的颓势。然而,在现实中他发现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相去甚远,这让他感到无比的沮丧和无奈。 在这种心境下,廖刚写下《虔州送知府石舜弼吏部二首 其二》这首诗,表达对挚友石舜弼的深深祝福,并希望通过他的努力,能够为国家和百姓带来一些福祉。同时也传达了自己渴望实现政治抱负的心声,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忧虑。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也体现了他在困境中的坚韧品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