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寇即事十二首 其六
失所尚迁次,江湖信足行。
朝廷自多土,天地只孤生。
已是无归处,何须问去程。
甘心委沟壑,回首恋升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失去所拥有的往往在迁徙中寻找新的方向,江湖上的传闻也足以行走天下。
朝廷里自然有许多优秀的人才,但天地间我只独自生活。
如今已无归宿之地,何必再去询问前程。
愿意安心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回头再怀念曾经平静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失所": 失去容身之处
"尚迁次": 尚且需要迁移
"江湖": 泛指四方各地
"信足行": 靠双脚行走
"朝廷": 代指国家
"多土": 多指人材
"天地": 空间和时间,也指宇宙
"孤生": 孤单的一生
"无归处": 无家可归
"去程": 离开的旅程
"甘心": 情愿
"委沟壑": 任由自己死在荒野
"升平": 太平盛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乱世中漂泊无依的心境。开篇两句描绘了失所流离的情景,以及江湖上信步而行的画面。紧接着两句,作者感叹朝廷中的士人众多,自己却只能孤独地生活在天地之间。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示自己已经没有了归宿,因此不再需要关心去向何方。最后两句,诗人表示愿意听天由命,即使身死沟壑也心甘情愿,但他还是难以忘怀曾经的太平盛世。全诗情感深沉,体现了诗人无奈、悲痛而又坚韧的心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避寇即事十二首 其六》是宋代诗人左纬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26年至1127年之间,正值金朝攻打宋朝,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陷入战乱之中。当时的皇帝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兵俘虏,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
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左纬被迫离开家乡,避难他乡。他在流亡期间创作了这组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危亡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在《避寇即事十二首 其六》这首诗中,左纬描绘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如“但闻屠沽声,不见市廛人”,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挣扎。
此外,左纬还提到了皇帝的昏庸无能,如“天子亦无奈,四方皆盗贼”,表现出对统治者的失望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左纬在面对国仇家恨时的悲愤情感和深沉的思考,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见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