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
女羞夫婿薄,客耻主人贱。
遭遇同众流,低回愧相见。
君非青铜镜,何事空照面。
莫以衣上尘,不谓心如练。
人生当荣盛,待士勿言倦。
君看白日驰,何异弦上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女士对丈夫的冷淡感到羞愧,客人也因主人的卑微而感到羞耻。
我们同样身处世俗之中,在见面时觉得有些尴尬和羞愧。
您并非一面青铜镜,为何总是在照看自己的面容?
请不要因为衣服上的灰尘,就认为别人的内心如丝绸般纯净。
人生应该追求荣耀与昌盛,对待贤士们不可轻易说累。
请看那白日的奔驰,如同弓箭上的弦一样迅速无情。

去完善
释义
女:女儿。
羞:感到羞愧。
夫婿:丈夫。
薄:质量差。
客:宾客。
耻:觉得羞耻。
主人:指女儿的主人,即丈夫。
贱:低贱。
遭遇:碰到的境遇。
同众流:跟众人一样。
低回:犹豫徘徊。
愧:惭愧。
见:见面。
君:你。
非:不是。
青铜镜:古代的镜子。
何事:为何。
空:白白地。
照面:照镜子。
莫:不要。
衣上尘:衣服上的灰尘。
不谓:不能说。
心如练:心境如丝绢般纯净。
荣盛:繁荣昌盛。
待士:对待士人。
勿言:不要说。
倦:疲倦。
看:看那。
白日驰:太阳飞速运行。
何异:有什么区别。
弦上箭:弓弦上的箭。

去完善
赏析
《游子吟》这首诗通过描绘女子害羞丈夫无能,客人鄙视主人贫贱的场景,传达了社会地位对于人际关系的影响。诗人借青铜镜自喻,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期望。同时,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把握机遇,积极向上,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全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子吟》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益的一首五言古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时期(公元806年-820年)。
此时李益正处于他人生的转折点,在官场上的奋斗使他感到疲惫,对家庭的思念也愈发强烈。而他的母亲病逝,又使他在悲伤之余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亲情的重要性。因此,这首《游子吟》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对亲情的珍视。
这个时期,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恢复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逐渐繁荣。然而,官僚体制的腐败和世态炎凉使得许多有才华的人深感无奈。李益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文人,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总之,《游子吟》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由一位感受着时代脉搏的诗人创作出来的。它传达了诗人在人生困境中对家庭、国家的深切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