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杨公

标题包含
寄杨公
公子盛西京,光华早著名。分庭接游士,虚馆待时英。 高阁浮香出,长廊宝钏鸣。面花无隔笑,歌扇不障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京城里的贵公子,早早地就因才貌而闻名于世。他常常在自家院子里接待来自各地的才子们,对待他们都如同珍贵的宾客一般。这座宅院中,香气四溢,宝钏撞击发出悦耳的声音。当公子微笑着面对客人时,那笑容仿佛没有丝毫的距离感;当歌女们轻摇着手中的扇子唱歌时,歌声如此动听,甚至连障碍物都无法阻挡它的传播。
去完善
释义
1. 寄:这里是托付或寄托的意思。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朋友杨公的,所以题目为“寄杨公”。 2. 杨公:指诗人所寄予的对象,即杨姓的友人。 3. 公子:旧时对官僚贵族家的子弟的称呼,这里用来形容杨公的地位和身份。 4. 西京:中国古代有多个朝代定都于长安,故称西安为西京。这里可能是指唐朝的长安城,也就是诗人所在的地方。 5. 光华:光辉照耀,比喻名声显赫。 6. 分庭:分开庭院,指将房屋分隔开,让宾客在各自的庭院活动,以示尊重。 7. 虚馆:闲置的客馆,这里指杨公家中空置的房子。 8. 时英:当代杰出的人才。 9. 高阁:高楼大厦,这里指杨公家中的楼阁。 10. 浮香:漂浮的香气,这里形容楼阁中的香气四溢。 11. 长廊:长长的走廊,这里指杨公家中的走廊。 12. 宝钏:宝石制成的镯子,这里指杨公家中的装饰品。 13. 面花:古代女子以脂粉化妆的面容。 14. 歌扇:古代的扇子,常用于歌舞表演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杨家公子高雅的生活环境和卓越的风采。首句“公子盛西京”说明杨家公子身世显赫,地位高贵。接下来两句“光华早著名,分庭接游士”,强调了杨家公子很早就在社会上有了很高的声誉,吸引了众多才子名士纷至沓来。诗中“虚馆待时英”一句更是表现了他对贤能之士的敬仰和热情招待。 后面四句“高阁浮香出,长廊宝钏鸣。面花无隔笑,歌扇不障声”进一步描绘了杨家公子所居住的环境之美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其中“高阁浮香出”是说杨家的高楼阁宇之间弥漫着令人心旷神怡的香气,暗示他们生活环境的优雅与品味的独特。而“长廊宝钏鸣”则描绘了长廊之中回响着珠宝碰撞的清脆之声,暗示其生活的奢华。接下来的两句“面花无隔笑,歌扇不障声”则是说在杨家宴会上,人们无需通过面纱遮挡面容,因为大家都是坦诚相待;歌声即使被扇子阻挡,也能清晰地传入人们的耳中,展现出杨家宴会的热闹与和谐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杨家公子的生活环境、交友态度以及宴请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杨家公子的赞美之情以及对高贵、高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古代上层社会的生活风貌和礼仪习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杨公》是唐代诗人李百药的一首五言诗,创作于唐高宗时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杨公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其品德的赞美。 在李百药所处的时代,唐朝正处于繁荣昌盛的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然而,在这种表面的繁华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李百药作为一名文人,深知世道的艰难,因此他的诗歌往往带有深沉的感慨和忧伤。 李百药本人在唐高宗时期曾担任过官职,但他并不贪图荣华富贵,而是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然而,现实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让他深感无奈,于是他将情感寄托在诗歌之中,用文字抒发内心的忧虑和惆怅。 在《寄杨公》这首诗中,李百药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他通过对杨公品德的赞美,表达了对自己理想的坚守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哲理,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素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