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渡汉水经襄阳
导漾疏源远,归海会流长。延波接荆梦,通望迩沮漳。
高岸沉碑影,曲溆丽珠光。云昏翠岛没,水广素涛扬。
阅川已多叹,遐睇几增伤。临溪犹驻马,望岘欲沾裳。
乔木下寒叶,亭林落晓霜。山公不可遇,谁与访高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译文:引导水流源远流长,汇入大海更为宽广。连接河流,远近之间相互辉映。
高崖之下,碑影映照;水边弯曲处,璀璨生辉。乌云笼罩下的翠绿小岛隐没无踪,广阔的水面上掀起纯白的波涛。
经历了众多山河变迁,望着远方增添了几许忧伤。在溪流旁边驻足,注视着远方的山峰,想要披上衣裳。
在乔木下,感受到寒冷的落叶;亭子和树林落下清晨的霜。可惜无法遇见山水间的人,又有谁可以陪我拜访那些高尚之士呢?
去完善
释义
导漾疏源远:导漾,指汉水的支流;疏源,指汉水的源头;“导漾疏源远”是形容汉水的源头深远。
归海会流长:归海,此处指的是长江入海口;“归海会流长”是指汉江流入长江后,汇集成了更为浩大的水流。
延波接荆梦:延波,指江河的水波;荆梦,指古代楚国境内的梦泽;“延波接荆梦”是形容汉江的水波连接了梦泽。
通望迩沮漳:通望,指视野开阔;迩,指近处;沮漳,指古代沮水和漳水两条河流,此处的沮漳借指楚国境内众多河流之一;“通望迩沮漳”是说在视野开阔的地方,可以看到楚国近处的河流。
高岸沉碑影:高岸,指河岸高地;沉碑,指沉没的墓碑;“高岸沉碑影”描绘的是在高耸的河岸上,能看到水下沉没的墓碑影子。
曲溆丽珠光:曲溆,指曲折的河湾;丽,指美丽;珠光,指珍珠般的光彩;“曲溆丽珠光”是在描述美丽的河湾中闪耀着珍珠般的光彩。
云昏翠岛没:云昏,指云层昏暗;翠岛,指绿色的岛屿;没,指消失;“云昏翠岛没”描绘的是云层昏暗时,绿色的小岛渐渐消失在视野中。
水广素涛扬:水广,指水面宽阔;素涛,指白色的浪花;“水广素涛扬”形容水面宽阔时,白色的浪花四处飞扬。
阅川已多叹:阅川,指经历过许多河流;多叹,指感慨良多;“阅川已多叹”是作者对自己走过无数江河后的感慨。
遐睇几增伤:遐睇,指向远处张望;几,表示不确定的数量;增伤,指增加悲伤;“遐睇几增伤”表达的是向远处望去,看到的一切都可能引起悲伤之情。
临溪犹驻马:临溪,指靠近溪流;犹,指还;驻马,指停下马来;“临溪犹驻马”描述的是在靠近溪流的地方,仍然选择停下了马儿。
望岘欲沾裳:望岘,指远望山峰;欲,指想要;沾裳,指衣服被露水打湿;“望岘欲沾裳”意味着在远望山峰时,山间的露水可能让衣衫变得湿润。
乔木下寒叶:乔木,指高大的树木;寒叶,指冷落的叶子;“乔木下寒叶”是通过描写高大的树下落叶飘零的场景来展示秋天的景象。
亭林落晓霜:亭林,指林木丛生的树林;晓霜,指清晨的霜露;“亭林落晓霜”通过描绘早晨树林里的霜露,进一步强调了秋天的气息。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诗人通过观察汉水的源头、流向和沿途的风景,表达了对河流生生不息的赞美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同时,通过对江边的树木、亭子和山峰的描绘,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诗歌的开篇,“导漾疏源远,归海会流长”,以汉水的源头为起点,延伸至大海,展现了河流的源远流长。紧接着,“延波接荆梦,通望迩沮漳”,描述了河水在荆梦和沮漳之间的流动,突出了河流的宽广和美丽。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河岸的美景,“高岸沉碑影,曲溆丽珠光。云昏翠岛没,水广素涛扬”。高岸上的石碑倒映在水中,曲水边的风光如明珠般闪耀。云雾笼罩下的翠岛若隐若现,水面宽阔,掀起白色的浪花。这些景象都表现出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
诗歌的后半部分,“阅川已多叹,遐睇几增伤。临溪犹驻马,望岘欲沾裳。乔木下寒叶,亭林落晓霜。山公不可遇,谁与访高阳。”诗人回顾了过去的旅程,感叹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沧桑。他停留在溪边,望着远方的山峦,心情激荡。寒叶飘落,亭子和林子披上清晨的霜露,一片宁静的景象。最后,诗人表达了未能遇到山公(指隐逸的高人)的遗憾,以及希望有人与他一起寻访高阳(喻指隐居之地)的愿望。
整首诗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河流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中蕴含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使这首诗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沉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师渡汉水经襄阳是唐代诗人李百药的一首佳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高宗时期(650-683年),正值唐朝国力鼎盛之时,国家安定,政治相对清明。
在唐高宗时期,诗人李百药曾任御史大夫、工部侍郎等职,此间他不仅仕途顺利,而且诗名远播。然而,他在任荆州都督期间因与都督杨豫之不合而被诬陷,遭到流放。在被流放的岁月里,他饱尝了人世的沧桑,诗歌作品也因此显得深沉而富有哲理。
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下,中原文化空前繁荣,唐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正处于最为辉煌的时期。当时,士大夫们崇尚文学,喜欢吟咏风骚,这使得当时的文人墨客以诗歌为寄托,抒发个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慨。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李百药以其卓越的文采和深远的意境,创作出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