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登古城
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
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
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夕阳西下,路途仍然遥远,我惆怅地来到这座古老的城池。破败的城墙上有麻雀聚集,荒凉的堡垒旁乌鸦在傍晚时啼鸣。繁茂的灌木丛中,远处孤烟袅袅升起。晚霞如锦绣,光华映照四方;露水凝聚,使夜色更加清澈宁静。秋天来临,万物凋谢,我心中的忧虑难以平息。
去完善
释义
"秋晚登古城"注释:
1. 秋晚:秋天的傍晚。
2. 登古城:登上古老的城墙。
3. 日落征途远:夕阳西下,远方的道路还很漫长。
4. 怅然:形容心中迷茫、若有所失的状态。
5. 临:靠近,接近。
6. 古城:古老的城墙或城市。这里指的是李百药所登之城的古代遗迹。
7. 颓墉:破败的城墙。
8. 寒雀集:寒冷的鸟雀聚集在一起。
9. 荒堞:荒废的城垛。
10. 晚乌惊:夜晚时乌鸦受到惊吓飞起。
11. 萧森:形容树木枝叶稀疏,氛围阴郁。
12. 灌木上:灌木丛之上。
13. 迢递:遥远的样子。
14. 孤烟生:升起一缕孤独的炊烟。
15. 霞景:晚霞的景象。
16. 焕:焕发,闪耀。
17. 余照:残阳的映照。
18. 露气:露水的雾气。
19. 澄晚清:清澈宁静的夜晚。
20. 转:逐渐地。
21. 摇落:凋零,凋谢。
22. 此志安可平:这种情感怎么能够平复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古城的所见所感。诗中,诗人以沉郁的笔触抒发了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首联“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描绘出夕阳西下时,诗人在遥远的征程中怅然地来到古城前的景象。这既写出了日落的自然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颔联“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诗人借古城墙颓败的景象和寒雀、晚乌等生物的惊慌来表现古城的荒凉和历史的沧桑。其中“颓墉”、“荒堞”是古城的象征,表现出古城的历史痕迹和衰败景象;而“寒雀集”、“晚乌惊”则通过动物的反应展现出诗人的内心感受——孤独、彷徨。
颈联“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诗人进一步描绘古城周边的景色:枯枝败叶上的灌木丛显得萧瑟阴森,而远处升起的炊烟孤独地飘荡着。这两句既描绘了古城周边的萧条景象,又传达了诗人身处其中的孤独与落寞。
尾联“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诗人感慨时光流转、生命无常,借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情怀。其中“秋风转摇落”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景象,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年华流逝的哀伤;“此志安可平”则表达了诗人心中壮志未酬的无奈与愤懑。
整首诗在描绘古城景象的同时,充分展示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无尽的愁绪。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笔触,成功地传达出了他内心的忧郁和对命运的不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晚登古城》是唐代诗人李百药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约是在唐太宗贞观年间(626-649年)。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力逐渐强大,政治稳定,社会繁荣。
李百药作为唐朝的文人,他的一生历经波折。他曾担任隋朝官员,后投降唐朝,因文才出众而被唐太宗赏识。然而,他在官场上的命运多舛,多次遭到贬谪。这首《秋晚登古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诗中描述了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古城的情景。通过描绘古城、秋风、落叶等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的期盼和对未来的憧憬。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