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文德皇后挽歌

标题包含
文德皇后挽歌
裴回两仪殿,怅望九成台。玉辇终辞宴,瑶筐遂不开。 野旷阴风积,川长思鸟来。寒山寂已暮,虞殡有余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徘徊在两仪殿,感慨望着九重台。皇家车驾终于离去,宴会结束,盒子也就不再打开。野外空旷,寒风不断积聚;河流漫长,思念鸟儿的到来。寒冷的夜晚已经来临,悲凉的丧曲仍在耳边回荡,留下一丝悲哀。
去完善
释义
1. 裴回:徘徊;流连不去。 2. 两仪殿:皇宫中太极宫的主殿之一,皇帝常在此处召见群臣。 3. 怅望:惆怅地望着。 4. 九成台:位于陕西西安东南华清宫内的一座高台,始建于汉武帝时期。 5. 玉辇:皇帝乘坐的车辇。 6. 宴:指宴请群臣的宴会。 7. 瑶筐:精美的高脚篮子,这里喻指供果祭品的器皿。 8. 不开:指不再打开使用。 9. 野旷:原野空旷。 10. 阴风积:指积聚的寒风。 11. 思鸟来:思念南飞的鸟儿归来。 12. 寒山:寒冷的群山。 13. 寂已暮:寂静的夜晚已经来临。 14. 虞殡:指安葬死者的仪式。
去完善
赏析
《文德皇后挽歌》是唐代诗人李百药为悼念文德皇后所作的一首挽歌。诗中以皇宫中的两仪殿、九成台为背景,描述了皇后的离世给宫廷带来的悲痛气氛。 “裴回两仪殿,怅望九成台”,诗人以徘徊在两仪殿和惆怅地望着九成台的情景,表现出对文德皇后离去的哀思之情。 “玉辇终辞宴,瑶筐遂不开”,这两句诗表达了皇后离去后,宫廷的宴会活动终止,珍贵的宝物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这里“玉辇”和“瑶筐”都是指代皇宫中的珍贵物品,用它们的变化来反映皇后离去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野旷阴风积,川长思鸟来”,这句诗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广阔的田野中积聚着阴郁的风,河流悠长的岸边思念着归巢的鸟儿。这种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互辉映,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寒山寂已暮,虞殡有余哀”,在寒冷的群山寂静的夜晚,皇后的葬礼已经举行完毕,但悲伤的情感仍然难以平息。这最后两句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文德皇后离世的深切哀悼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文德皇后挽歌》是唐朝诗人李百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悼念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这首诗作于贞观九年(635年),时值唐朝开国初期,国家初定,社会相对稳定。 在这个时期,李百药的人生际遇可以说是波澜起伏。他早年因文学才华而得到隋炀帝的赏识,官至侍御史;然而随着隋朝的灭亡,他的仕途也一度受阻。直到唐朝建立后,他才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提拔下重新崛起,历任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职。在这个过程中,他与皇室贵族、文武大臣多有交往,对皇族的情感和皇家礼仪有了深刻的理解。 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封建制度逐渐走向成熟,皇权日益巩固。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在国家治理上颇有建树,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国家政治趋于稳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百药对皇后的哀悼之情得以通过诗歌的形式传达出来,体现了他对皇权的尊重和对皇室成员的敬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