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还广州 其二
闻道天南路,山川秀且清。花田刘鋹墓,珠海赵佗城。汉月蟾蜍满,秦桥螮蝀横。无由能缩地,天末远舍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了解到南方的道路,那里的山水秀美而清澈。这里有赵佗建立的城市和埋葬着刘鋹的花田。月光洒满汉朝的土地,如同蟾蜍遍布;秦始皇时期的桥梁犹如彩虹横卧在水面。无法通过缩短空间距离来消除这种遥远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释义
《送友人还广州 其二》是明朝诗人王藻创作的一首送别诗。下面是这首诗的词句注释:
1. 天南路:指广东地区,因为地处中原之南,故称“天南”。
2. 山川:泛指广东地区的自然风景。
3. 花田刘鋹墓:花田位于今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刘鋹是五代时期南汉国的末代皇帝,其墓在此地。
4. 珠海赵佗城:珠海是珠江下游的一座古城,赵佗是秦朝末年百越民族首领,后来成为汉朝时的南越国王,他的都城就在珠海一带。
5. 汉月:指西汉时期的明月。
6. 蟾蜍满:古人认为月亮中有蟾蜍,这里形容月光照耀下的景象。
7. 秦桥螮蝀横:秦桥指秦始皇时期建造的灵渠石桥,后因战乱被毁。螮蝀(dì dōng)是一种古代桥梁建筑的形式,这里用来形容秦桥的壮观景象。
8. 无由能缩地:表示无法用言语表达彼此之间的距离感。
9. 天末:指天边的远处。
10. 远舍情:指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王藻在其友人归广州时所作的送别诗。全诗以丰富的想象和绚丽的意象描绘了广州的山川景色、历史遗迹和人文风情,表达了诗人的惜别之情。
首联“闻道天南路,山川秀且清”,诗人以开阔的视野描绘了友人所去的广州地区的美丽风光,为全诗营造了一个清新秀丽的氛围。
颔联“花田刘鋹墓,珠海赵佗城”,诗人列举了当地的历史遗迹,如刘鋹墓、赵佗城等,这些古迹见证了广州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颈联“汉月蟾蜍满,秦桥螮蝀横”,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满天的蟾蜍和横跨珠江的虹彩般的桥梁,展现了广州地区的繁荣景象。
尾联“无由能缩地,天末远舍情”,诗人通过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进一步渲染了与友人分别的感伤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送友人还广州 其二》是明朝诗人王藻的作品。创作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王藻生活在明朝的中晚期,这一时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民生疾苦严重。诗人王藻虽任职地方官,但仍心系民间百姓,关心社会现实。他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对家乡故土的眷恋。
在诗中,王藻以“送友人还广州”为题,表达了送别时的哀伤和思念之情。他通过描绘广州地区的自然风景,如“石上青萝”、“岭南春早”等景象,表达了离别的感伤以及对故乡的热爱。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希望友人早日平安归来,共赏美好风光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