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路入麕䴥亭子岭,江围蒲稗富川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走在进入鹿角亭的小路上,看着环绕着蒲草丛和稻田的富川城。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麕(jūn):同“麇”,指鹿类动物。 2. 䴥(tán):同“郯”,古国名,位于今山东省郯城县。 3. 亭子岭:地名,位于山东省境内。 4. 蒲稗(bài):指蒲草和水稗等水草。 5. 富川城:地名,位于山东省境内。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的古诗。诗中“路入麕䴥亭子岭,江围蒲稗富川城”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山间小径、江畔芦苇以及城池的富饶景象。 诗人以“路入麕䴥亭子岭”开篇,描述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山间小径,引领读者进入一个静谧的深山世界。“麕䴥”意为獐子,这种生活在山林中的动物,其特征与山路相吻合,形象地展现了山径的崎岖和深远。此外,“亭子岭”这个地名也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仿佛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接下来,诗人通过“江围蒲稗富川城”来展现一幅江景图。“江围”意味着江河环绕,“蒲稗”是指生长在河边的芦苇,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江边风景画。同时,“富川城”则暗示了这个地方的富足和繁荣,展现了当地人民的安居乐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路、江景以及城市的描绘,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宁静美丽且富饶的地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藻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文学家,曾任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等职。他因文学才华而受到梁武帝萧衍的赏识,但也因此受到排挤和诽谤,最终辞官回乡。在这首《句》中,王藻以荷花自喻,表达了诗人坚守清白、不随波逐流的品质。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朝中期(420-589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社会风气逐渐败坏。王藻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他曾因为才学出众而被赏识,也因不愿同流合污而被排挤。这种复杂的人生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也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刻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