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奇观楼
此景仪真亦有年,何人管领向楼前。
江淮自昔虽南北,烟雨从来肯变迁。
万里孤帆遗恨在,半空佳句至今传。
诸公欲会当时意,且对沧波泛酒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幅景色如此真实,已经存在了很多年,有谁曾细心欣赏过它的美丽呢?
虽然古代的江淮地区位于南方和北方之间,但是烟雾弥漫、细雨蒙蒙的景象从未改变。
江上的孤帆寄托着诗人的离愁别绪,半空中回荡的诗句直到今天依然被世人传颂。
诸位想要领略当时的意境,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对着碧波荡漾的江水,一边品酒一边赏景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仪真:江苏仪征,位于长江与运河交汇处,地理位置重要,故有“江淮锁钥”之称。
2. 吴机:吴国的地理区域,包括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
3. 江淮: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地区,这里指南北分界地带。
4. 烟雨:形容江南水乡美景。
5. 孤帆:古代航行用船,特指远航的大船。
6. 遗恨:遗留的遗憾或不满。
7. 半空:高空,此处形容极高的境界。
8. 诸公:各位,大家。
9. 当时意:那个时代的意境或情感。
10. 沧波:大海波浪,这里代指湖水或江水。
去完善
赏析
《烟雨奇观楼》吴机赏析:
本诗描绘了烟雨奇观楼的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地理的思考。开篇两句点明了地点和景致,透露出诗人在楼前的驻足观览。三、四句将地域的南北差异与烟雨永恒的主题相连,强调了历史长河中自然景观的恒久不变。五、六句转向对历史遗迹的追忆,万里孤帆成为古代交流的象征,半空佳句则是对文人墨客的赞美。最后两句邀请大家共同感受当时的意境,共同品味那美酒与绿波共舞的诗意时光。全诗韵律和谐,内涵丰富,展现了一幅烟雨江南的美丽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烟雨奇观楼》是南宋诗人吴机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公元1250年左右。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王朝已经衰落,北方被金国占领,中原沦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方的宋廷虽然偏安一隅,但在内部也矛盾重重,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在这种历史环境下,诗人吴机面对社会现实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深感痛心疾首。他希望能够借助诗歌的力量,唤起人们的关注,共同拯救这个濒临崩溃的国家。因此,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对家国命运的担忧,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