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巢歌为陈焕文赋
我本云间人,夙契云山缘。闻公巢云处,爱作云巢篇。公家云巢在何许,会觇秀出云海边。山头日月白云起,云峰万朵浮青莲。山人结屋入云去,置身直上云松巅。云萝千尺覆户外,槛下百道来云泉。云翁住其下,日与云周旋。或携云鹤游,或伴云龙眠。飧云英兮漱云液,被云衣兮驾云軿。有时看云发高咏,落笔往往凌云烟。浮云世事岂能绊,萧散自是云中仙。我欲乘云走相觅,云路峻绝难夤缘。尔来山人弃云出,我今亦是青云客。云骑桥南古汴津,一笑相逢云水白。问公别云今几年,侧身东望云茫然。又挂云帆拂沧海,归去自种云中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是来自云间的人,很早就和云山有着深厚的缘分。听说您居住的地方如同云雾般飘渺,我很喜欢写一些关于云雾的文章。您在云雾间的居所究竟在哪里?等到时机成熟,我会去探寻那美丽如画的云海边。山头上,日光穿过白云映照出来,成千上万的山峰如同一朵朵青色的莲花浮在云端。山人在云端结庐而居,仿佛置身于云端,可以感受到松树之巅的那份悠然与宁静。云雾缭绕于房门外,云泉从山下潺潺而来,汇聚于台阶之下。云中的老人居住在这里,每天都与云雾为伴,有时带着云鹤游玩,有时伴着云龙安然入睡。他们品味着云上的美食,洗涤着云间的琼浆,披着云彩做的衣裳,驾驭着云彩做的车马。时而看着云彩抒发豪情壮志,落笔犹如腾云驾雾一般。闲云野鹤的生活怎会被世间俗事羁绊?自由自在的生活就如云端的仙人一样超脱自在。我渴望乘风去找寻您的踪迹,但云间的道路险峻难以攀登。后来,山人离开了云雾,我现在也成为了云端的过客。我在云骑桥南的古老汴河之畔,与您相遇,笑容可掬,一同望着这片云水茫茫的世界。请问您离开云雾已经多久了?我怀着敬意,望向东方,只见云海茫茫,已无法追寻到您曾经的足迹。于是我又扬帆起航,穿越浩渺的大海,回到了那片属于我的云中田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云间:指上海松江地区。
2. 夙契:早有的缘分。
3. 会觇:观察。
4. 青莲:莲花,此处喻指山峰如同云雾中的莲花。
5. 云松巅:山巅上的松树。
6. 云萝:缠绕着云雾的藤萝。
7. 云泉:云雾般的泉水。
8. 云鹤、云龙:与云紧密相关的动植物形象。
9. 云英、云液:均指云雾中生长的植物及其分泌物。
10. 云衣:云状的外衣。
11. 云軿:云彩的车辇。
12. 高咏:吟诵。
13. 凌云烟:形容书法、文章的气势如凌云烟。
14. 浮云世事:比喻人生世事如浮云般无常。
15. 萧散:形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状态。
16. 云中仙:居住在云端、超凡脱俗的仙人。
17. 夤缘:攀附上升。
18. 云骑桥:位于上海松江的一座桥梁。
19. 古汴津:古时的汴水渡口,位于江苏无锡一带。
20. 云水白:形容天空云朵和水波相映成趣的景象。
21. 别云:离别云山。
22. 侧身东望:表示回首过去。
23. 沧海:大海。
24. 云中田:描绘云端仙境的田园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云巢歌”,描述了诗人顾禄和陈焕文共同的理想和向往。诗人以云为背景,塑造了一种超脱尘世、飘然若仙的意境。诗歌开宗明义,诗人表示自己天生就有云山的缘分,并因听闻陈焕文的云巢而激发出创作灵感。他想象云巢处在海边的山顶上,白日白云缭绕,夜晚星空映照,如同一朵浮在水面上的青莲。
接着描绘陈焕文在云雾中的生活,他与山人为伍,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吃的是云中的仙桃,饮的是云中的琼浆,穿着云衣,驾着云车。时而和云鹤一同遨游,时而伴着云龙一同入睡。这就是他们心目中神仙般的日子。然而诗人在追寻这种生活时遇到了困难,云路险阻无法攀缘。这时他得知陈焕文已经离开了云巢,于是他也有所感悟,决定成为青云上的过客。
在诗的末尾,诗人表达了他们的理想:挂起云帆,扬帆远航,回归故里,去耕种那片属于他们的云中田地。全诗寄寓着他们对超尘脱俗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形成了一种云中之境的美学意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朝成化年间(公元1465年-1487年),文学家、史学家顾禄完成了一首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的诗歌——《云巢歌为陈焕文赋》。顾禄生活在明朝成化年间,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人生活富足,诗风追求浪漫和奔放。
顾禄身处盛世,却也历经人生曲折。他与世无争,闲云野鹤般的超然情怀赋予了他独特的人文视角,并因此创作出一系列优美的诗篇。他的《云巢歌为陈焕文赋》正是以这样的心境为依托,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亲近,享受生活的向往之情。
在明朝成化年间,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社会制度逐步完善,科举制度的改革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城市手工业和商业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文化艺术蓬勃发展,诗文绘画等作品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顾禄身为文人,积极融入社会,关注时事,并以其卓越的文学才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财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