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夜

标题包含
秋夜
一寒一暑相推移,四序平分秋最悲。山川萧条草木萎,金风淅沥吹罗帷。夜何长兮昼何促,欲眠不眠叹幽独。楼上寒更声断续,飞蛾翩翩绕残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季节交替中寒暑更迭,秋天平分四季最为伤感。山水萧条,草木枯萎,金风吹动着窗帘。夜晚漫长,白天短暂,想入睡又难以成眠,感叹孤寂。楼上传来断断续续的更鼓声,飞蛾在将尽的烛火周围翩翩起舞。
去完善
释义
1. 秋夜:指秋季的夜晚。 2. 顾禄:明朝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天爵,号无轩。 3. 一寒一暑:即寒暑交替,指一年中的季节变化。 4. 相推移:相互更替、轮换。 5. 四序:春夏秋冬四季。 6. 平分:均等分配。 7. 秋最悲:秋天被认为是最易引发悲伤情感的时节。 8. 山川:山水、丘陵。 9. 萧条:原意是指鸟儿振翅而飞,这里形容景色荒凉。 10. 金风:秋风。 11. 淅沥:形容风声如雨滴声。 12. 罗帷:丝织的帐幔。 13. 夜何长:夜晚为何如此漫长。 14. 昼何促:白天为何如此短暂。 15. 幽独:孤独、寂寞。 16. 寒更:寒冷的夜晚。 17. 断续:断断续续。 18. 飞蛾:昆虫名,喜光。 19. 翩翩:形容飞舞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诗人通过季节的更迭、景物的变化以及自身的感受,表达了深沉的忧伤和孤独之情。诗中的“一寒一暑相推移,四序平分秋最悲”,写出了四季更替,而秋天则是最为悲伤的季节。紧接着的“山川萧条草木萎,金风淅沥吹罗帷”则具体描绘了秋天的景物特征:山山水水变得萧条,草木枯黄,金风吹动着窗帘,使人心生凄凉之感。 在写夜晚的长和白天短促时,诗人以“夜何长兮昼何促,欲眠不眠叹幽独”,不仅表现了秋季白昼时间缩短的特征,还凸显出诗人自己无法入睡,倍感孤独的无奈心情。 而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又以“楼上寒更声断续,飞蛾翩翩绕残烛”收尾,以楼上的寒冷和报时的断断续续的声音为背景,描绘出飞蛾在将熄灭的蜡烛旁翩翩起舞的画面,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夜》是明朝诗人顾禄的一首诗作,创作于明代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 在这个时期,明朝的社会政治相对稳定,但思想文化却逐渐封闭保守。科举制度导致文人墨客过度追求功名,而忽略了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与思考。顾禄作为一位有见地的文人,他在这首诗中以“秋夜”为主题,表达了对这种社会现象的忧虑和反思。 顾禄在成化年间的生活经历也颇有一番波折。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又对文学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使得他在现实生活中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困境,如家庭经济压力、世俗偏见等。这些人生际遇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现实关怀和对个体命运的深刻体验。 此外,顾禄所处的时代背景也与这首诗的创作密切相关。成化年间,明朝的政治体制已经相对成熟,但由于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政治腐败现象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顾禄以“秋夜”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他也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色,传达了诗人孤独的心境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