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际
祖翁田地没凭据,争许时人取次量。
但见寥寥成一片,不知何处是封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祖父的田地没有产权证明,任凭他人随意丈量争夺。
只见它稀疏零落地分布,却不知哪里才是田地的边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祖翁:指的是祖先或者父亲,这里可能是指开垦这片田地的先祖。
2. 田地:古代主要种植粮食的农田,也常用来比喻可以凭借的事物。
3. 没凭据:没有凭证,这里指田地没有明确的界限和归属。
4. 争许:争辩允许。
5. 取次:任意、随便。
6. 量:衡量、测量。
7. 寥寥:稀少、空旷的样子。
8. 封疆:划分地域、土地边界的标志。
去完善
赏析
《无际》这首诗词,作者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禅意的世界。诗中,“祖翁田地”指的是佛教禅宗的传统和教义,“没凭据”表示这种智慧和真理无法用言语和文字确切表达,如同无法触摸的虚空。接着,“争许时人取次量”意味着世人往往以自己的理解和标准去评判、衡量禅宗的思想境界,但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禅宗的理念超越了一般的认知范畴。
随后,诗人以“寥落一片”的形象来形容禅宗的境界,意味着禅宗的广袤无边,无法被限定或束缚。同时,“不知何处是封疆”则暗示了禅宗的智慧并不是可以明确界定的知识,而是一种无尽的探索和领悟。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画面传达了禅宗精神的广阔无垠和无拘无束,展现了作者对禅宗哲学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无际》是宋代高僧释慧开的诗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无常的感悟和对解脱之境的追求。创作时间为公元960-1279年间的宋朝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相对安定,佛教文化发展繁荣,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在释慧开生活的时代,社会矛盾虽然相对缓和,但民间信仰依然复杂。由于各种压力,许多人选择出家修行,寻找心灵的慰藉。释慧开作为一位得道高僧,他在修行过程中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并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哲学思考。他的诗歌充满了超脱尘世的智慧,以及对于生命终极目标的追求。
释慧开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哀愁,同时也展现了他向往极乐世界、追求解脱的坚定信念。这种心态反映了他所生活时代的民众精神需求和信仰状态,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本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深刻领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