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夕阳洞

标题包含
夕阳洞
怪底浮屠不宿桑,直搜岩窦意徜徉。 洞中日月未尝老,何事仙家有夕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奇怪的是,那些浮屠不栖息在桑树上,却直接搜索岩石和洞穴,似乎在随意游荡。 洞穴中的日月从未变老,为什么仙家的地方还有夕阳呢?
去完善
释义
"夕阳洞":日落时太阳所在的方位,这里指太阳即将落下的地方,也常用来形容美好但短暂的时光或事物。 "怪底":古代方言词汇,表示奇怪的原因。 "浮屠":塔,这里指的是寺庙中的佛塔。 "不宿桑":指寺庙不建在种桑养蚕的地方,暗示寺庙远离世俗。 "直搜":径直搜寻。 "岩窦":山洞,这里指洞穴。 "意徜徉":表示悠然自得的心境。 "洞中日月":比喻洞内的时间感觉与外面不同,有一种时间凝固的感觉。 "未尝老":未曾老去,表示时间在这里仿佛静止。 "何事":为什么。 "仙家":古代对道士的称呼,这里指居住在夕阳洞的人。 "夕阳":落日,这里形容美好却短暂的时光。
去完善
赏析
《夕阳洞》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古体诗,诗人吕愿中以怪底浮屠不宿桑为起笔,表达了对神秘佛教文化的感慨;第二句中的“直搜岩窦意徜徉”则描绘了探寻山洞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探索未知的精神风貌。接下来的两句“洞中日月未尝老,何事仙家有夕阳”揭示了题目中的夕阳洞景象,诗人用充满哲学意味的问句,引发出时间的相对性和生命的永恒性的思考,令人深思。整首诗将自然界、人文艺术和人生哲理巧妙地融为一体,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夕阳洞》是北宋著名诗人吕愿中所作。这首诗描绘了夕阳西下、余晖洒满江山的美丽景象,寓意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创作于公元990年左右,正值北宋中期。 在这个时期,吕愿中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境殷实,却遭遇了家族没落,父亲早逝的变故。在科场上,他虽然才学出众,却屡试不第。尽管如此,吕愿中仍然坚持读书写作,游历四方,以诗为伴,度过了充实的时光。 当时,北宋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文人墨客云集,诗歌创作十分活跃。吕愿中受到这一氛围的影响,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山水风光之中,创作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诗篇,流传至今。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