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华景洞

标题包含
华景洞
斯洞名华景,累累乳石悬。 虚崖疑月窟,绝顶瞰江湍。 岩底金仙寺,峰头玉井莲。 地形居众外,气象伟无前。 徙杖观初日,归舆触暝烟。 蔽林排翠幄,封径簇花钿。 爽致资清赏,镌题记昔年。 猿啼声应谷,云破月侵筵。 策蹇追华驷,鸣髇指坠鸢。 谁人能画此,为倩老龙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个山洞名叫华景,无数钟乳石悬挂在上方。 峭壁之上犹如月宫般神秘,站在山顶俯瞰下方湍急的江河。 山脚下有座金仙寺,山峰之巅则是玉井莲花。 这里的地势独树一帜,景色壮丽无比。 放下拐杖观看日出,乘车归来时已是暮色笼罩。 树林茂密如翠幕,小路被繁花覆盖。 这里清爽宜人,适合静心欣赏美景,铭刻下的文字记录了过去的时光。 山间回荡着猿猴的啼叫声,月亮升起照亮了筵席。 骑马追随华丽的队伍,响箭直指天空中的飞鸢。 谁能描绘出这样的画卷呢?或许只有请动隐居的老龙吧。
去完善
释义
1. 华景洞:地点,具体不详; 2. 乳石:钟乳石; 3. 月窟:月亮的住处,这里形容洞穴的深远; 4. 绝顶:最高处; 5. 江湍:江水的急流; 6. 金仙寺:寺庙名称; 7. 玉井莲:莲花的一种; 8. 徙杖:用手杖行走; 9. 归舆:返回的车子; 10. 翠幄:绿色的帐篷; 11. 花钿:花纹的美石; 12. 爽致:凉爽的感觉; 13. 资:提供; 14. 清赏:清爽的欣赏; 15. 镌题:雕刻文字; 16. 昔年:去年; 17. 猿啼:猿猴的叫声; 18. 云破月:云雾散去露出月光; 19. 策蹇:驱使驴子; 20. 华驷:华丽的马车; 21. 鸣髇:发出声音的箭; 22. 指坠鸢:指向落下的鹰。
去完善
赏析
《华景洞》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游览华景洞时所见的壮丽景色。首联“斯洞名华景,累累乳石悬”描写了华景洞的奇特景观,以乳石之多、之高来形容其独特之处。接下来“虚崖疑月窟,绝顶瞰江湍”描绘了华景洞周围的地形特征,让人感受到诗人的视线由下而上,渐次开阔。 颔联“岩底金仙寺,峰头玉井莲”和颈联“地形居众外,气象伟无前”则描绘了华景洞及其周边的建筑与景物,展现了诗人在这座神秘的洞府中所见到的壮观景象。 接下来的四句“徙杖观初日,归舆触暝烟。蔽林排翠幄,封径簇花钿。”描述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强调了这一游历的美好体验。最后四句:“爽致资清赏,镌题记昔年。猿啼声应谷,云破月侵筵。”则以抽象的语言表达出此时此地给诗人带来的愉悦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全诗借助于自然景色和华景洞的神秘氛围,充分展示了诗人在山水间的悠然自得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人又以细腻的描绘传达出对华景洞的赞美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华景洞》是宋代诗人吕愿中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确定为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的宋朝时期。 在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士人阶层受到重视。吕愿中作为一个读书人,自然也希望能够通过科举考试实现个人抱负。然而,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曾数次落榜。这些经历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社会现实有了更多的关注。 吕愿中生活的时代,正值北宋中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然而,在这个看似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社会矛盾。贫富差距、科举制度的弊端等问题日益突出。吕愿中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将这些问题纳入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 结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推测,吕愿中创作《华景洞》的背景是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果的经历,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这种忧虑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同时也使他的诗歌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内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