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野人家

标题包含
野人家
绕江生杜若,满地长辛夷。 剪草涂新壁,褰藤缚旧篱。 瓦瓶春贮酒,土灶夜蒸藜。 独步归来晚,东臯雨一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允平(1236年-1316年),字君衡,号西麓,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他出生于浙江义乌,是南宋末年进士,曾任国子监祭酒、翰林院学士等职。 陈允平在南宋末年曾担任国子监祭酒,负责教育皇族子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江边生长着杜若,满地盛开辛夷花。 修剪杂草涂抹新墙壁,攀附藤蔓修复旧篱笆。 春天用瓦瓶贮藏美酒,夜晚用土灶蒸野菜。 独自漫步归来天色已晚,东边的田野刚下过一场春雨。
去完善
释义
《野人家》是南宋诗人陈允平创作的一首描绘农家生活的诗。以下是注释: 1. 绕江生杜若:“杜若”是一种水生植物,常见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水边。这里描述了江边生长着繁茂的杜若,展现了水乡特色。 2. 满地长辛夷:“辛夷”是一种木兰科的树木,其花朵在早春开放,花香浓郁。这里描述了田野间满地的辛夷树,形象地展示了春天的景象。 3. 剪草涂新壁:描述农家人为翻新居住环境的墙壁,剪除杂草并用新鲜的泥土涂抹。体现了农家人辛勤劳作的精神风貌。 4. 褰藤缚旧篱:描述农家人用攀援植物(如葛藤等)修复旧的篱笆,表现农家生活的一种勤劳与节俭。 5. 瓦瓶春贮酒:农家人用陶制的瓶子收藏自酿的酒水,表明农家日常生活中的酒文化。 6. 土灶夜蒸藜:描述农家人在简陋的土灶上用柴火烹煮野菜(如藜蒿等)作为晚餐,反映出农家饮食的简朴生活。 7. 独步归来晚:描述诗人独自漫步回家时,天色已晚,表现了诗人在田园风光中的宁静心境。 8. 东臯雨一犁:"东臯"原指住宅东边的水田或高地,这里借指诗人所见的田园景色;"雨一犁"表示春雨绵绵,如同用犁翻土一般滋润大地。全句描绘了一幅春雨润田的生动画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野人家》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而又充满生机的田野风光图。诗人以质朴的语言,巧妙地描绘了乡野之家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整首诗笔触生动,形象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首联“绕江生杜若,满地长辛夷”描述了江边生长着美丽的杜若和满地的辛夷花。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自然景色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同时,这两句诗也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颔联“剪草涂新壁,褰藤缚旧篱”描绘了乡野之家的生活场景。诗人通过“剪草”和“涂新壁”的形象描绘,展现了乡民勤劳的精神风貌;而“褰藤缚旧篱”则表现了乡野之家的古朴与简朴。这里,诗人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传达了乡野之家的温馨与宁静。 颈联“瓦瓶春贮酒,土灶夜蒸藜”进一步展示了乡野之家的饮食文化。诗人运用“瓦瓶春贮酒”这一形象的细节,表现出了乡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酒的独特品味;而“土灶夜蒸藜”则展现了乡野之家的淳朴民风。这里,诗人通过对乡野之家饮食文化的描绘,传达了乡村生活的纯朴与和谐。 尾联“独步归来晚,东臯雨一犁”作为全诗的结尾,为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诗人以“独步归来晚”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独自漫步在乡野之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的心情;而“东臯雨一犁”则形象地描绘了春雨滋润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这里,诗人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野人家》是南宋末年诗人陈允平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8年前后,正值南宋末年,社会动荡,民族矛盾激化。此时蒙古帝国势力逐渐南侵,南宋朝廷却内斗不休,民不聊生。 陈允平生活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他曾担任南宋官员,后因战乱流亡江湖。在这首诗中,他描绘了战乱时期百姓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对外敌侵略和内部争斗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他在诗中写道:“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形象地描绘了田园风光,展现了农民辛勤劳动的场景。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