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竹枝曲

标题包含
竹枝曲
峨眉山头月如眉,画眉夬婿归不归。 十日学德眉似月,眉成又是月圆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允平(1236年-1316年),字君衡,号西麓,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他出生于浙江义乌,是南宋末年进士,曾任国子监祭酒、翰林院学士等职。 陈允平在南宋末年曾担任国子监祭酒,负责教育皇族子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峨眉山上月亮如眉毛,画出眉形的夫婿是否归来? 学习了十天的美德,我的眉毛就像月亮一样,当眉毛画好之时,又恰好是月亮圆的时候。
去完善
释义
1.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境内的大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以其壮丽的景色和宗教活动而闻名。 2. 眉:这里是指峨眉山的形状如同女子细长的眉毛。 3. 画眉夬婿:古代川江一带风俗,新娘在满月之前回娘家居住。 4. 十日:指时间很短,十天后。 5. 学德眉似月:形容女子的眉毛像峨眉山的月亮一样美丽。 6. 眉成又是月圆时:意思是说等到女子的眉毛长成了,就像峨眉山的月亮一样美丽了,此时又正好是月圆之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竹枝曲》描绘了一幅峨眉山月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悟。首先,“峨眉山头月如眉”一句,以月为眉,形象地描绘了峨眉山的轮廓,同时也传达出月光的柔美和宁静。接下来,“画眉夬婿归不归”则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出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句诗将亲情与山月的意象相结合,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深沉而真挚。 随后,“十日学德眉似月”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技艺的追求和勤奋的学习态度。这里的“十日”并非实指,而是用来强调时间的流逝和学习的艰辛。而“眉似月”则是诗人对自己学习成果的期许,他希望自己能像月亮那样美丽而明亮。最后,“眉成又是月圆时”则以月圆之夜作为结句,既呼应了开头的峨眉山月,又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期待和对团圆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峨眉山月、画眉夬婿、十日学德和月圆之时等多个元素,巧妙地将自然、亲情、学习和期待融为一体,表达出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亲情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竹枝曲》是宋代词人陈允平的一首词,创作于南宋末期。 陈允平生活在南宋晚期,这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战乱频发。他曾在南宋朝廷担任官职,但在晚年辞官归隐。陈允平的词作以婉约、清丽著称,这首《竹枝曲》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在南宋末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族矛盾也日趋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允平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家乡和祖国的思念之情。他用竹子的高尚品质来象征人的品格,表达了人们应该像竹子一样坚韧不屈,面对困境也要保持高尚的品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