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八月晦日游东山彦约有诗次韵为谢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八月晦日游东山彦约有诗次韵为谢二首 其二
燕坐僧窗爇水沈,暂时尘务不关心。 殿堂突兀诸天拥,花木扶疏曲径深。 节近重阳堪把玩,景如图画费摹临。 秋晴急趁黄花约,短日凄风易作霖。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光,字泰发,号转庵,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李光生于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中进士,历任县令、知州等职。在任期间,他...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静静地坐在窗边的僧房中点燃沉香,把世俗的烦恼暂时抛在脑后。 宏伟的寺庙殿堂好像被天空中的众神簇拥着,周围的花木繁茂,曲折的小径通向深处。 重阳节快到了,这里的景色真是令人流连忘返,如同图画一般让人难以忘怀。 趁着晴朗的秋天和盛开的菊花相约,但时间短暂,天气渐冷,容易下雨。
去完善
释义
1. "燕坐":指安详地坐着。 2. "僧窗":僧人的窗户。 3. "爇水沈":爇,燃烧;水沈,香木的一种,焚烧时香气浓烈。 4. "尘务":世俗的事务。 5. "殿堂":这里指寺庙中的大殿。 6. "突兀":形容建筑物高耸的样子。 7. "诸天":佛教术语,指天上众神。 8. "扶疏":树木枝叶繁茂的样子。 9.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10. "把玩":拿着欣赏。 11. "图画":绘画作品。 12. "摹临":临摹。 13. "秋晴":秋天的晴天。 14. "黄花":菊花。 15. "短日":阳光微弱的日子,通常指秋天或冬天的白天。 16. "凄风":寒风。 17. "霖":雨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同游东山寺的景象和感受。首先,“燕坐僧窗爇水沈”一句描述了诗人与朋友在僧舍内品茗论道的情景,通过焚烧香片(水沈)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 接下来的“殿堂突兀诸天拥,花木扶疏曲径深”两句则是对东山寺的景色描绘。诗人以“殿堂突兀”来形容庙宇的壮丽雄伟,以“诸天拥”表达出寺庙的庄严神秘;而“花木扶疏曲径深”则展现了寺庙周围的树木繁茂、小路幽深的美景。 接着,“节近重阳堪把玩,景如图画费摹临”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在欣赏美景时的愉悦心情。诗人觉得眼前的景色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让人陶醉其中,甚至难以用笔墨来完全捕捉它的韵味。 最后,“秋晴急趁黄花约,短日凄风易作霖”表达了诗人对于时节变化的关注。秋天是菊花盛开的季节,晴朗的天气让诗人渴望去赏菊。然而,诗人也意识到短促的白日和寒冷的风可能很快会导致雨水降临,所以把握时间成为当务之急。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八月晦日游东山彦约有诗次韵为谢二首 其二》是南宋著名诗人李光创作的一首抒怀之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84年,即南宋孝宗淳熙十一年。 在这一年中,李光因上疏反对秦桧而被贬谪至新州(今广东新兴县)。此时的他已年逾七旬,面对人生的巨大变故和动荡的生活环境,他的心境变得愈发沉痛和悲凉。然而,尽管生活困苦,李光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与友人彦约相约游东山,抒发胸中郁结之情,同时也通过唱和的方式互相勉励和支持。 此外,这个时期正处于南宋时期的末期,政治腐败、外患严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李光作为一名忧国忧民的文人,他时刻关注国家命运,关心民生疾苦。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往往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