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窗芭蕉
青罗千丈拶窗排,玉树移从海底栽。
夜半偏能延月住,暑深长是挹凉来。
竹君似欠封侯骨,松老难当翰□□。
□□仁皇群玉宴,诸贤一叶拜金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竹林仿佛千丈布幔挨着窗户铺开,美丽的玉树却像是从海底移植而来。夜幕降临,竹影反而能留住月光,更显得诗意盎然;即使是最炎热的夏季,竹子也能带来一片阴凉。竹子看似缺乏了坚韧威武的气质,松树虽然古老但仍然难以担当起那崇高的使命。曾记否?曾经的皇帝与诸位贤能之士欢宴一堂,共同举杯敬颂国家昌盛。
去完善
释义
1. 青罗千丈拶窗排:"青罗"指芭蕉叶,这里用来形容芭蕉树的高大;"拶"意为逼近,挤紧;"窗"即窗户。这句诗描绘了芭蕉树的叶子紧密地靠近窗户的场景。
2. 玉树移从海底栽:"玉树"此处指的是芭蕉树;"移从海底栽"则暗示芭蕉树能够适应各种环境。
3. 夜半偏能延月住:"夜半"表示夜深之时;"延月住"意为使月光停留。这句诗意指深夜时芭蕉树叶的阴影投射在窗户上,仿佛挽留住了月亮的光影。
4. 暑深长是挹凉来:"暑深"指夏季高温时节;"挹凉"表示吸取凉爽之气。这句诗表达了芭蕉树在炎炎夏日为人们带来凉爽的感觉。
5. 竹君似欠封侯骨:"竹君"是对竹子的拟人化称呼;"封侯骨"借用了古人封赏功臣的故事,这里用来赞美竹子的高尚品质。这句诗意思是竹子好像缺少了封侯的品质。
6. 松老难当翰□□:"松老"形容松树的老态;"翰"本指毛笔,这里代指书法艺术。这句诗意为年老的松树难以成为书法艺术的楷模。
7. □□仁皇群玉宴:"仁皇"是对皇帝的尊称;"群玉宴"是古代宴请群臣的盛大场面。这句诗意味着皇帝在举行盛宴的时候,芭蕉树也能参与其中。
8. 诸贤一叶拜金杯:"诸贤"指诸位有才德之人;"一叶"表示一片芭蕉叶;"金杯"是一种华贵的酒杯。这句诗意指诸位贤士在庆祝盛宴时,用一片芭蕉叶代替酒杯举杯庆祝。
去完善
赏析
《西窗芭蕉》这首诗描绘了芭蕉的形象和气质,表达了作者对芭蕉的喜爱之情。在诗中,作者将芭蕉比作“青罗千丈”和“玉树”,形象地描述了芭蕉的茂盛和美丽。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芭蕉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如“夜半偏能延月住”、“暑深长是挹凉来”等句,使芭蕉具有了生动活泼的性格。
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比手法,将芭蕉与其他植物进行比较,如“竹君似欠封侯骨”、“松老难当翰墨香”等句,进一步突出了芭蕉的独特魅力。最后,作者通过“□□仁皇群玉宴,诸贤一叶拜金杯”这一典故,表达了对芭蕉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窗芭蕉》是宋代诗人陈宓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87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一年里,陈宓作为进士及第,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他曾在多地任职,对民生疾苦有所了解,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南宋正处于金、蒙等外部势力的威胁之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宓的诗作往往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关切的情怀。他的许多诗篇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和民间生活。
《西窗芭蕉》这首诗以“西窗芭蕉”为题,通过对芭蕉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全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