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后作呈秘阁侍郎
节辰才过一阳生,草树依依已有情。
杨柳莫嫌凋旧叶,牡丹还喜动新萌。
潜惊绿竹微添翠,暗觉幽禽渐变声。
从此日长天又暖,时时独入小园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时令刚过冬至,草木渐渐复苏展现生机。杨柳请不要嫌弃自己凋零的旧叶子,因为牡丹还很高兴看到新芽萌发。绿色竹子在悄然生长更加葱郁,鸟儿的叫声也在暗中变得多样。从今日起白天逐渐变长,天气回暖,我会时常独自去花园散步。
去完善
释义
1. 一阳生:冬至后阳气逐渐回升,古人称之为“一阳生”。
2. 依依:形容草木繁茂的样子。
3. 杨柳:指代柳树。
4. 牡丹:一种花卉,此处用来代表春天的新生命。
5. 绿竹:绿色的竹子。
6. 幽禽:指在幽静环境中生活的鸟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至过后大自然的变化和生机,诗人在此间表达了静观自然的感受和对春天的期待。首句提到“一阳生”,象征着阳气逐渐增长的冬至时节。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用拟人手法赋予植物以情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观察的细腻。通过描述杨柳、牡丹等植物的变化,反映了春回大地的景象,为整首诗营造出充满生命力的氛围。同时,“绿竹微添翠”与“幽禽渐变声”也反映出季节变换中景色的悄然变化。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春日里的时光以及漫步小园的美好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冬至后作呈秘阁侍郎》这首诗创作于宋朝初年,公元960年左右。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五代十国”过渡到北宋的变革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诗人李昉在这一时期担任了秘阁侍郎,这是一份负责宫廷藏书管理和编修史书的职位,同时也体现了皇帝对他的信任和重视。
在诗人的生涯中,他曾经历了五代时期的战乱和纷争,见证了国家的分裂和动荡。但在宋初年,他看到了国家逐渐走向统一和平稳,这使他充满了期待和希望。因此,他在冬至后所作的这首诗,既表达了对自己职责的尊重和对皇帝的忠诚,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和信心。
在这首诗中,李昉描绘了冬至后的自然景象和社会风俗,如“阴极阳生冬至日,斗南极北迎春时”,表现了冬至这一节气的特点;又如“兰羞菊窖皆朝膳,雁信莺声亦瑞音”,展现了当时人们遵循四时之序的生活风貌。这些诗句都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之心。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