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昉著灸数朝废吟累日继披佳什莫匪正声亦贡七章补为十首学颦之诮诚所甘心 其二

标题包含
昉著灸数朝废吟累日继披佳什莫匪正声亦贡七章补为十首学颦之诮诚所甘心 其二
行年已老拟何如,手植园林十亩余。 婢仆尽能修药饵,儿孙亲教读经书。 趋时徇俗诚为拙,守道安身未必疏。 惟望多情蓬岛客,偷闲时访野人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该如何呢?亲手种植了一个有10亩大的花园。 我的女佣和男仆们都能打理药材,我的孙子孙女们也亲自教导他们读书识字。 顺应潮流迎合世俗固然是愚蠢的,但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也不一定就不好。 我只希望那些富有人情味的朋友们,能够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时间来到我这乡下人家来做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昉:这里指唐朝大臣李昉。 2. 著:书籍,这里指《庐山谣》一书。 3. 灸:炙热的意思,表示天气热。 4. 数朝:多个朝代。 5. 废吟:停止吟咏。 6. 累日:多日。 7. 继披:继续阅读。 8. 佳什:佳作。 9. 莫匪:都是。 10. 正声:正宗的声音,这里指好的诗句。 11. 七章:七篇文章。 12. 补为十首:补充成为十首诗。 13. 学颦之诮:指学习别人但又不完全像。 14. 行年:经历过的年份,这里指年纪。 15. 拟何如:打算怎么过。 16. 手植园林:亲手种植的园林。 17. 十亩余:十多亩。 18. 婢仆:女佣人。 19. 修药饵:制作药材和食物。 20. 经书:儒家经典书籍。 21. 趋时:追逐时代潮流。 22. 徇俗:迎合世俗。 23. 守道:坚守道德原则。 24. 安身:安定的生活。 25. 未必疏:不一定疏远。 26. 惟望:希望。 27. 多情:感情丰富。 28. 蓬岛客:蓬莱岛的客人,这里指文人墨客。 29. 偷闲:抽出空闲时间。 30. 野人居:山野之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的晚年生活,通过对自己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心态的描述,表现出诗人坚守道义,不随世俗的精神风貌。 首句“行年已老拟何如”是诗人对自己的自问,表达出他对年迈的感慨与思考。次句“手植园林十亩余”描绘出诗人亲自种植的园林景观,展现了他的辛勤劳作和对自然的热爱。接着诗人用“婢仆尽能修药饵,儿孙亲教读经书”两句表现自己的家庭和谐,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在接下来的“趋时徇俗诚为拙,守道安身未必疏”中,诗人表明自己并不追求时髦迎合世俗,而是坚守道义安稳度日,展示出他的坚定品格和高尚情操。在最后一联“惟望多情蓬岛客,偷闲时访野人居”中,诗人表达了对来访者的期待,希望自己恬淡的田园生活能够得到知音的理解与赞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名为《昉著灸数朝废吟累日继披佳什莫匪正声亦贡七章补为十首学颦之诮诚所甘心 其二》的古诗,出自五代十国时期著名诗人李昉之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北汉乾祐年间(948-950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五代十国的历史阶段,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各个政权更迭频繁。李昉作为北汉的官员,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他的人生际遇也受到了影响。在这段时间里,他曾多次被贬谪,这使得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慨。 在诗中,李昉通过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表达了他在逆境中的乐观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以“昉著灸数朝废吟累日继披佳什莫匪正声亦贡七章补为十首学颦之诮诚所甘心”为主题,强调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