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屯田倅南徐
浙河分镇压东西,铁瓮由来重会稽。
地势顿惊江海近,天文全觉斗牛低。
鸣秋鼓角翻朱鹭,映日楼台拂彩霓。
绿发名郎才韵秀,政成看奉紫芝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译文:
钱塘江分为东西两岸,铁瓮山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会稽地区。
这里的地势让人惊讶地感到靠近海洋和江河,天上的星象也让人感觉斗牛星座低垂。
秋天的号角声响起,仿佛在翻飞着红色的朱鹭;阳光照耀下的楼台,如同拂去了五彩斑斓的霓虹。
这个地区的年轻人富有才华且气质出众,他们完成政务之后,似乎能享受到紫色的灵芝草所带来的乐趣。
去完善
释义
1. 浙河:即浙江河,即钱塘江,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东南,是我国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之一。
2. 铁瓮:古代江苏南部的重要城市,今江苏省镇江市的古称。
3. 会稽:古代绍兴地区名称,也指浙江一带。
4. 鸣秋鼓角:借指秋天战事。
5. 翻朱鹭:形容战争激烈。
6. 绿发名郎:指年轻的文人墨客。
7. 紫芝泥:古人封禅时所用的一种泥土,象征祥瑞之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胡宿为送别友人周屯田到南徐任职而作。诗中描绘了南徐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祝愿和期待。
首联“浙河分镇压东西,铁瓮由来重会稽”,通过浙河的分界作用和铁瓮城的重要地位,突出了南徐的地缘政治重要性。
颔联“地势顿惊江海近,天文全觉斗牛低”,描述了南徐地势临近江海,天文上星象仿佛在眼前低垂,进一步强调了南徐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颈联“鸣秋鼓角翻朱鹭,映日楼台拂彩霓”,描绘了秋季的鼓角声如朱鹭翻飞,楼台在阳光下犹如彩虹飘逸,形象地展现了南徐美丽的风光。
尾联“绿发名郎才韵秀,政成看奉紫芝泥”,表达了对周屯田的美好期许,希望他在南徐能施展才华,政事成功,最终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嘉祐年间,诗人胡宿创作了这首名为《送周屯田倅南徐》的送别诗。当时胡宿因才学出众,任翰林学士,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等事宜。
嘉祐年间的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政治改革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此时的科举制度日益完善,士人阶层逐渐崛起,使得诗歌创作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这种氛围下,胡宿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包括即将被调任南徐地区的周屯田。
周屯田即将赴任南徐地区,负责当地的屯田事务。临别之际,胡宿有感于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分别在即的离愁别绪,遂提笔创作了这首诗。通过描绘美丽的江南风光、离别之情以及对友人前程的祝福,展现了胡宿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