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积暖乍寒
冬令将终尚未霜,伏阴犹强逊愆阳。
连旬逗暖日骄放,半夜邀寒风怒张。
虫不开关平引退,木无背本隠归藏。
道消固自有时长,世事那由得汝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冬季即将结束,还未见到凝霜,隐伏的阴气依然强大,胜过应时的阳光。持续暖和的日子如同戏弄,深夜时风却突然愤怒地呼啸。虫子紧闭门扉悄悄退去,树木无声无息地将叶子收藏。道路的消沉自然会随着时间延长,世事繁忙却让人无暇旁顾。
去完善
释义
1. 冬令:冬季的气候特点。这里指深冬季节。
2. 将终:即将结束,指冬天快要过去。
3. 尚未霜:还没有出现霜降的现象。霜是寒冷天气的标志之一。
4. 伏阴:潜伏的阴气,即寒冷的气息。
5. 犹强:依然强烈。这里形容寒冷的威力。
6. 逊:退让,这里指不如、比不上。
7. 愆阳:过失的阳气,即过多的温暖。
8. 连旬:连续很多天。旬,古代历法中的一旬为十天。
9. 逗暖:渐渐暖和起来。逗,慢慢引出。
10. 日骄放:太阳变得炽热而放纵。骄,傲慢,这里形容阳光过于强烈。
11. 半夜邀寒风:半夜寒气增强,邀请寒风到来。
12. 怒张:生气地显露出来,这里形容寒风的力量强大。
13. 虫不开关:虫子不打开洞穴出口。开关,即洞口。
14. 平引退:平静地引退,指虫子在天气变化时躲回洞中。
15. 木无背本:树木没有背离它的根本,即自然规律。
16. 隠归藏:隐藏自己的存在,这里指树木在寒冷天气里将自己的生命力收敛。
17. 道消固自有时长:自然的变化有它自身的规律和周期。道消,指气温下降。固自有时长,即自然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时间。
18. 世事那由得汝忙:人世间的事情哪里需要你如此忙碌呢?那由得汝忙,表示与世间事物无关,强调顺应自然之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题目为《深冬积暖乍寒》,作者是宋代诗人曾丰。该诗描绘了深冬时节天气反常的温暖现象,通过细腻的文字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和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首联中,“冬令将终尚未霜,伏阴犹强逊愆阳。”这两句描写了冬天快要结束时,还未出现霜降的现象,隐藏着的阴气依然强势,但是相较于阳光还是稍微逊色一些。这句诗通过对自然界气候变化的描述,表达了阴阳消长的哲学观念。
颔联则进一步详细描绘了当时的天气状况:“连旬逗暖日骄放,半夜邀寒风怒张。”诗人通过“逗暖”、“邀寒”等动词,生动地刻画了温暖与寒冷交替出现的情况。这一联体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生动的表现手法。
颈联中,“虫不开关平引退,木无背本隠归藏。”诗人以虫不开关和树木未落叶的形象,表达了气候变化时生物的自然反应。这一联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传达出万物顺应自然的道理。
尾联则是全诗的点题之句,“道消固自有时长,世事那由得汝忙。”诗人认为,自然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而人世间的事务,无法因为人们的忙碌而改变。这种思想传达了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深冬积暖乍寒》是南宋诗人曾丰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4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年间。
在这个时期,曾丰因为反对赵汝愚的政治主张而被排挤,离京归田,寓居在江西的故乡。他在这段时间内写下了许多描绘农村生活、表达个人感慨的诗篇。
此外,在绍熙年间,南宋社会政治较为稳定,经济和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由于北方金朝的威胁,国防压力仍然很大。这些时代背景因素都为曾丰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