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山
买得渔矶系钓船,鱼龙吹浪骇鸥眠。
从来白石清泉地,胜似青山小洞天。
浪对客吟思却虏,偶观人弈悟筹边。
夜来风雨秋声早,一段新愁雪满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买了钓鱼的地方和渔船,鱼跃出水面、风吹波浪使得海鸥都安静睡觉。
一直以来,这都是一个清澈见底、流水潺潺的好地方,比青山绿水的风景更加美丽动人。
我在海边对着客人思考如何退敌的策略,偶然看到别人下棋时想到了边境防备的问题。
晚上,风雨交加、秋意渐浓,带来了一段新的忧愁,就像白雪覆盖在山顶一样。
去完善
释义
1. 渔矶:江边可供渔民休息的地方。
2. 骇:惊吓,惊扰。
3. 偶观人弈:偶然观看别人下棋。
4. 筹边:考虑边防事务。
去完善
赏析
《杭山》是南宋诗人章鉴的一首山水诗。全诗描绘了诗人在杭山一带的垂钓、观景和思考战事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
首联“买得渔矶系钓船,鱼龙吹浪骇鸥眠”描述了诗人在渔矶上停泊钓船的场景。在这里,鱼龙的吹浪让海鸥惊起,生动地展示了大自然的活力。
颔联“从来白石清泉地,胜似青山小洞天”赞美了杭山的美丽景色。这里的白石清泉之地,比青山小洞天更为美丽动人,突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颈联“浪对客吟思却虏,偶观人弈悟筹边”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在观赏美景的同时,他还关注着国家的战争局势,希望能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尾联“夜来风雨秋声早,一段新愁雪满颠”描绘了诗人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所感受到的忧虑。秋天的声音让诗人感到忧愁,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让他白发苍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杭山》是南宋著名诗人章鉴创作的一首描绘杭山景色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7年,正值南宋孝宗时期,南宋与金国南北对峙的历史背景下。
章鉴,字公秉,号云谷,浙江衢州人。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第。后师从朱熹,成为南宋著名的文人。在南宋孝宗时期,章鉴因才华横溢而被推荐到京城临安(今杭州)担任国子监司业。在此期间,他游览了京城的名胜古迹,包括杭山。
杭山位于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旅游景点。山上有一座古塔,名为“保俶塔”,建于五代吴越时期,是当时的标志性建筑。山下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名为“金沙溪”,溪边绿树成荫,景色宜人。章鉴在游览杭山时,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于是创作了这首《杭山》诗。
在《杭山》诗中,章鉴通过对保俶塔、金沙溪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杭山的赞美和对家乡浙江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流露出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北伐的忧虑。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章鉴的文学才华,也反映出当时南宋社会的时代背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