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萧二十三庆中

标题包含
寄萧二十三庆中
萧乎萧乎,忆萧者嵩山之卢。卢扬州,萧歙州。 相思过春花,鬓毛生麦秋。千灾万怪天南道, 就中南瘴欺北客,凭君数磨犀角吃,我忆君心千百间。 千百间君何时还,使我夜夜劳魂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卢仝(约795年-835年),字玉川,唐朝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他是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韩愈、孟郊等人并称为“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卢仝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性格孤傲...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轻轻摇曳的绿叶,怀念起曾登临的嵩山卢先生。卢在扬州,而萧在歙县,两地的距离就像我们遥远的思绪。 思念如同春天的花朵,不停息地生长,而我们的头发却已经染上了岁月的痕迹。经历了无数艰险,一路向南,原以为可以逃脱各种灾祸,没想到还是遭遇了南蛮瘴气,被它欺凌的我们显得有些狼狈。希望先生你能好意安慰,用那犀牛角制成的酒杯陪我饮酒,听我倾诉无尽的思念。 夜色深沉,千思万绪萦绕心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相见,让我的灵魂得以安宁。
去完善
释义
寄萧二十三庆中:这是一首描绘诗人与友人卢仝相互思念的诗。其中提到的萧二十三庆中是诗人的朋友。 1. 萧乎萧乎,忆萧者嵩山之卢。卢扬州,萧歙州:诗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两人分别居于扬州和歙州。 2. 相思过春花,鬓毛生麦秋:描述春去秋来,相思之情不减,头发已经逐渐变白。 3. 千灾万怪天南道,就中南瘴欺北客:描述南方向北方的诗人传递了许多灾祸和困扰,让诗人感到忧虑。 4. 凭君数磨犀角吃,我忆君心千百间:希望对方多吃些犀角,以缓解心中的烦恼,同时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深切挂念。 5. 千百间君何时还,使我夜夜劳魂魄:表示不知道何时才能再次相见,为此诗人夜不能寐,精神疲惫。
去完善
赏析
《寄萧二十三庆中》:以诗为名,实为友情与忆旧的抒发。首句“萧乎萧乎,忆萧者嵩山之卢。”以叠字的形式开篇,引导读者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接下来的诗句则描绘了两位朋友身处异地的生活,用春天和秋天代表时间的流逝,强调他们之间的思念之情。“千灾万怪天南道”象征了在遥远南方的困难和困扰,以及诗人对于朋友的关切。而最后的两句“千百间君何时还,使我夜夜劳魂魄。”则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想念,期待对方能够尽快归来,使得诗人内心的孤独得以缓解。全诗通过对生活的描述和对友情的描绘,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卢仝的这首诗《寄萧二十三庆中》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在这个时期,卢仝虽然屡试不第,但生活却颇为惬意,与文人墨客、僧侣道士交往密切,结交了许多朋友,如萧庆中等。 当时唐朝的国势渐衰,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然而,身处其中的卢仝并未受到太多影响,他专心学问,遍历名山大川,访师寻友,享受人生的乐趣。他的诗作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高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这首诗中,卢仝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这种心境反映了他对时代的敏锐洞察和自身的超脱境界,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才情和气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