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给事知越州
稽山鉴水正宜秋,笑领铜符下鹢舟。
青琐夕郎传故事,鸿都仙客足风流。
锦衣著去经乡国,茧纸翻成赋郡楼。
祇恐汉廷须雅望,寇公难得隔年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稽山和鉴水正当秋天的好时候,我们笑着接过任命文书,乘坐装饰着鹢鸟的大船前往。在朝廷中,来自青琐门的夕郎传递着先人的故事;鸿都门则聚集了很多才情出众的仙客,风采翩翩。身着锦缎衣冠巡游家乡和邦国,用茧纸书写描绘郡楼的词赋。只怕汉朝需要儒雅名望,如此,像寇准这样的贤能之士也很难连续两年得到留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稽山:即会稽山,位于今浙江绍兴一带。
2. 鉴水:即鉴湖,位于今浙江绍兴南。
3. 铜符:古代官员的符信,这里指官印。
4. 鹢舟:一种画有鹢鸟图案的船。
5. 青琐:原意是皇宫门窗上的装饰,这里借指朝廷。
6. 夕郎:指尚书省左右丞。
7. 鸿都:指东汉都城洛阳。
8. 仙客:指神仙般的游客,这里指受封越州的程给事。
9. 锦衣:华美的衣服,这里借指官职。
10. 乡国:家乡,故乡。
11. 茧纸:用蚕茧制成的纸张,质量优良。
12. 赋郡楼:在郡楼上写诗歌颂。
13. 汉廷:汉代宫廷,这里借指北宋朝廷。
14. 雅望:崇高的声望。
15. 寇公:北宋名臣寇准,曾担任给事中,以廉洁干练著称。
去完善
赏析
本诗为送别之作,作者用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越州的山水、古迹、风俗等,表达了对友人即将前往越州的喜悦和祝福。同时,作者在诗中传达出对友人的期望与寄寓,希望他在新的职位上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诗篇中的“青琐夕郎传故事,鸿都仙客足风流”两句,分别寓意着国家的重任和个人的才情。诗人借典故传达了离别之情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程给事知越州》是宋代诗人邢恕的一首送别诗,创作于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这首诗是在送别程给事前往越州担任地方官时所作,表达了诗人的关切和祝福之情。
在宋哲宗时期,北宋朝廷内部展开了激烈的党争,其中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与王安石的新党对立最为明显。邢恕作为一名文人,身处其中,难免受到影响。他在此时期经历了人生的高潮和低谷,既有荣任尚书左丞的荣耀,也有因政治斗争被贬谪的痛苦。这种复杂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在诗歌中表现出深沉的感慨和浓烈的情感。
在诗中,邢恕描绘了程给事即将赴任越州的情景,表达了对他今后事业的关注和支持。越州位于江南地区,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是北宋重要的军事和商贸重镇。邢恕通过对越州地理、历史和人文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程给事的期望和信任。同时,他也暗示了当时北宋朝廷对内忧外患的担忧和对地方治理的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