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
荆楚西南地,清明咫尺天。
远山犹带雪,高柳已藏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荆楚地区的西南部,清明节似乎就在眼前。远处的山峰还带着积雪,高高的柳树已经掩映在烟雾之中。
去完善
释义
《随州》是南宋时期诗人邢恕创作的一首描绘随州的诗作。以下是注释:
1. 荆楚:古代中国的地域名,位于长江流域的湖北、湖南一带。此处指代随州所在的地理位置。
2. 清明:既指清明节,也指晴朗明亮的天气。
3.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4. 远山:指远方的山脉。
5. 带雪:带着积雪的意思。
6. 高柳:高大柳树。
7. 已藏烟:已经隐匿在雾气之中。
去完善
赏析
《随州》这首诗是北宋诗人邢恕所创作的。诗人描绘了荆州地区西南方的风光景色,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联“荆楚西南地,清明咫尺天”,以荆楚之地为主背景,巧妙地融入“清明”这个节气,传达出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颔联“远山犹带雪,高柳已藏烟”,通过对远山的描述,勾勒出一幅春天的景象。虽然已是春天,但远山仍然带着一丝冬天的痕迹——白雪,而近处的柳树已经抽芽,烟雾般的绿意笼罩着大地。这种对比,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随州》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邢恕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078年,正值北宋神宗时期。这一年,诗人邢恕出任随州知州,由于身处外地任职,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于是在这个时期写下了这首描绘思乡之情的诗作《随州》。
在邢恕所处的时代,北宋正处于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然而随着王安石变法运动的展开,政治斗争日益激烈,各种矛盾逐渐暴露出来。邢恕作为一名文人官员,也曾积极参与到这场政治变革中,但在权力斗争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压。因此,他在《随州》一诗中,既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也透露出对政治风波的忧虑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