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偈四首寄示心然道人聊资体味以进个中精淳之趣 其一
心然法法然,法异心心异。
透过然异来,许你个巴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小偈:指篇幅短小的诗句或诗章。
2. 心然:此处应指一位名叫心然的僧人。
3. 道人:对道士的尊称。
4. 聊资:姑且作为。
5. 体味:体验并理解。
6. 个中:其中。
7. 精淳:精粹纯正。
8. 释守卓:宋朝的一位僧人,这里应是指他自己。
9. 然法:即“佛法”,佛教中的教法。
10. 法异:指佛法的不同流派或观念。
11. 心心异:指每个修行者的理解心得可能不同。
12. 透过然异来:通过理解和领会各种不同的佛法观点。
13. 巴鼻:原意指鼻子,此处用来形象地表示理解佛法的关键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禅宗思想中的一种哲理:万法归一、心法无二。诗中的“心然法法然,法异心心异”强调了心和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意味着在领悟禅宗道理时,心法和佛法是相互融合的,但又各具特色。而“透过然异来,许你个巴鼻”则意味着在理解了万法相通之后,就可以找到真正的智慧之门,即禅宗所说的“巴鼻”,也就是悟道的途径。整首诗深入浅出地传达了禅宗哲学的核心观念,使人感受到禅宗智慧的精髓和奥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小偈四首寄示心然道人聊资体味以进个中精淳之趣 其一》,出自南宋末年诗人释守卓之手。释守卓乃南宋末年一位颇有成就的僧侣、诗人,生卒年不详。他虽身处佛门,却心系家国,作品流露出浓厚的人文情怀和家国意识。
释守卓所处的时代,正值南宋末年的乱世,政治腐败,外敌侵扰,民生疾苦。虽然他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多半是超尘脱俗、远离红尘的,但究其根本,这些诗句都投射出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爱。他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角色使他更加关注民间百姓的疾苦。尽管他身在庙宇之中,心中却怀有普度众生、救民于水火的意愿。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在诗中得到充分体现。
作为禅宗僧人,释守卓精通禅理,追求人生的真实和内心的纯净。他的诗篇以简练的文字展现了深邃的哲理,以及他对禅宗思想的领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在社会动荡和个人修行中所追求的宁静和超越。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是在南宋末年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由一位心系家国、关注民生的禅宗诗人释守卓创作的。他凭借独特的观察力和感悟力,将个人的修行体悟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呈现出了感人至深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