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石梁
天柱昔饱观,石梁今创见。
愧此叉枒姿,空费轮囷荐。
安得愚公移,往作灵光献。
突兀千里间,普适寒士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柱山的美景我曾欣赏过多次,而石桥美景还是第一次见到。
面对这奇特美丽的景色,我却无以为报,白白浪费了一堆奇珍异宝来赞美。
怎么才能像愚公一样把这座山搬走呢?那就可以将美景献给更多人观赏了。
这样壮观的景色位于千里之间,能够满足许多贫寒之士的愿望。
去完善
释义
1. 天柱:这里指天台山的主峰华顶山。
2. 石梁:浙江天台山的著名景点,为一巨大的天然石桥。
3. 叉枒:参差不齐,形容岩石的形状。
4. 轮囷:弯曲盘旋的样子,比喻树木粗大。这里用来形容桥的宏伟壮丽。
5. 安得:如何才能。
6. 愚公移:即“愚公移山”的故事,比喻决心坚定,毅力惊人。
7. 灵光:高洁的光彩,比喻美好的品德或景色。
8. 突兀:突然出现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石梁的出现。
9. 普适:普遍适用,适用于所有的人或事物。
去完善
赏析
《游石梁》是南宋诗人许及之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篇。诗中,作者通过对石梁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首先,作者以“天柱昔饱观,石梁今创见”开篇,表明自己已经欣赏过许多壮观的天柱山景色,但石梁的美景还是第一次见到。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强调了石梁的独特之处。接下来的诗句“愧此叉枒姿,空费轮囷荐”则表达了作者对石梁奇特形状的赞美。在这里,“叉枒姿”和“轮囷荐”都是用来形容石梁奇特形状的词语,显示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紧接着,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安得愚公移,往作灵光献。”这句诗借用《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希望将石梁美景带给更多人的愿望。最后两句“突兀千里间,普适寒士愿”则进一步强调石梁美景在广大范围内的影响力,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让更多人感受到这种美的愿望。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石梁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敏锐感知和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石梁》是南宋诗人许及之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初,也就是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金国的崛起、蒙古的征服等。南宋政权在北方的压迫下寻求生存,与此同时,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这个背景下,诗歌成为了文人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重要载体。
诗人许及之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他的人生际遇也与当时的历史事件密切相关。他曾担任官职,但因官场斗争而辞官回乡,过着隐逸的生活。他的诗歌作品多表现出世外桃源般的田园生活,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游石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石梁胜景时的所见所感。石梁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是一处著名的山水景观。诗人通过对石梁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抒发了他渴望远离尘世纷扰、回归宁静生活的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