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九日会南楼坐客十有二人以人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分韵得归字

标题包含
九日会南楼坐客十有二人以人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分韵得归字
不用携壶上翠微,南楼风景古云稀。 宁辞坐上吹乌帽,应笑篱边候白衣。 举目佳山伤客意,满园丛菊待人归。 分题未尽宾僚数,更看纹楸小合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光,字泰发,号转庵,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李光生于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中进士,历任县令、知州等职。在任期间,他...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请不要带酒壶登上青翠的山坡,南方的小楼和美丽的风景自古以来就是少有的。宁愿离开座位去吹帽子,也应该嘲笑在篱笆旁边等待的人(以显示自己的清高)。看到美丽的山景,让我感到孤独;满园的菊花正等着人们归来。让我们继续比赛作诗,剩下的题目由宾客们完成,再来看一盘围棋的小决战。
去完善
释义
1. 翠微:青翠的山色,常用来指代青山或高山。这里借指登高赏菊的地点。 2. 南楼:泛指江南地区的高楼,此处为诗歌创作的地点。 3. 云稀:云朵稀疏,形容天空高远,景象辽阔。 4. 吹乌帽:帽子上的鸟羽毛随风摆动。乌帽,古代官员戴的一种黑帽子,常用于诗歌表达。 5. 候白衣:守候着身穿白衣的人到来。这里的“白衣”是古代平民百姓的衣服颜色,表示普通百姓的寓意。 6. 举目:抬起头来看,表示仰视。 7. 佳山:美好的山川景色。 8. 客意:客人的心情。 9. 丛菊:簇拥的菊花。 10. 待人归:等待人们归来。 11. 分题:古人写诗的一种方式,按照题目的字顺序轮流写诗。 12. 宾僚:宾客和同僚,这里指一起聚会的文人墨客。 13. 纹楸:一种棋盘,常用于对弈棋局。 14. 小合围:稍微有点收缩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九日会南楼坐客十有二人以人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分韵得归字》,通过描绘重阳节登高赏菊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首联“不用携壶上翠微,南楼风景古云稀”,意为不必携带酒具登上翠绿的山峦,在南楼欣赏风景已是难得的享受。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这次聚会的地点是在南楼。颔联“宁辞坐上吹乌帽,应笑篱边候白衣”,通过宁肯离开座位吹掉乌帽,也不忍心看到篱笆边的白衣人,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欣赏美景时的心情。颈联“举目佳山伤客意,满园丛菊待人归”,意为抬头望见美丽的山峰,却勾起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满园盛开的菊花,仿佛在等待着离家的游子归来。尾联“分题未尽宾僚数,更看纹楸小合围”,表示诗歌题目尚未完成,宾朋们还需进一步交流,就像棋盘上的小棋子,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这次聚会的乐趣。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登高楼、赏菊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李光在重阳节时所作,创作于公元1159年。此时正值南宋初期,国家动荡不安,金兵南下,百姓生活困苦。诗人在此时寄寓着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李光一生经历坎坷,曾担任左奉议郎、秘书少监等职,因与秦桧不和被贬谪岭南多年。在岭南期间,他依旧关心国家大事,为民生疾苦而担忧。在此期间,他曾多次参与重阳登高活动,写下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篇。这首诗便是其中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在这个特殊时期,诗人借重阳节的机会,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的“菊花须插满头归”,表达了诗人希望人们在欢度佳节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乐趣,从而激发人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历史背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