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曹氏坟庵在灊皖间蜀僧修静自天柱退居于此
出郭屏仆从,取径问樵牧。
短松新被冈,青嶂远遮屋。
鸡犬无四邻,日月自两毂。
阿师厌机缘,脱迹谢尘俗。
是心大圆明,一室了具足。
汲泉烹细芽,支铛炊脱粟。
默坐契从三,诸方付藏六。
我来同友生,得饱径眠熟。
稍为微风醒,已叹畏景促。
买山知几时,所惜负松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走出城外,屏蔽仆从,选择小路向砍柴的农民询问方向。
松树新生在山上,山峰青翠环绕着房屋。
这里鸡鸣狗吠不闻四邻,日月光辉自照两边。
师父厌倦了世事轮回,超脱世俗纷扰,心灵的光明无处不在。
在这小小禅室里,一切具足。
汲取山泉煮茶,支起铁锅做饭。
静坐之时感悟自然之道,与四方之人一同隐藏于山水之间。
我与友人来到这里,吃得饱足,倒头便睡,渐渐入梦。
只有微风把我吹醒,感叹时光短暂。
购买山林的日子已经不远,可惜辜负了这美丽的松树和菊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过:经过;路过。
2. 曹氏坟庵:曹氏的墓地房屋。
3. 在灊皖间:位于灊(qián)县和皖城之间。灊县和皖城都是古代地名。
4. 蜀僧修静:四川的僧人修静。
5. 天柱:天柱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西部。
6. 出郭屏仆从:走出城外,屏退随从。
7. 取径问樵牧:沿着小路询问打柴放牧的人。
8. 短松:低矮的松树。
9. 被冈:覆盖在山冈上。
10. 青嶂:青山翠峰。
11. 鸡犬无四邻:周围没有邻居,安静无人打扰。
12. 日月自两毂:太阳和月亮各自照耀着这里。
13. 阿师:对僧人的尊称。
14. 机缘:佛教术语,指与佛结缘的机会。
15. 脱迹谢尘俗:远离世俗,摆脱尘世的纷扰。
16. 是心大圆明:内心达到圆满光明的境界。
17. 一室了具足:在一间小屋里就能具备一切。
18. 汲泉:汲取山泉。
19. 细芽:茶树的嫩芽。
20. 支铛:支起铁锅。
21. 脱粟:糙米,喻简朴的生活。
22. 默坐契从三:静坐禅定,领悟佛理。
23. 诸方付藏六:将各处的事情托付给藏六。
24. 同友生:和朋友一起。
25. 得饱径眠熟:吃得饱饱的,直接在路边休息。
26. 稍为微风醒:被微风吹醒。
27. 已叹畏景促:感叹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太快。
28. 买山知几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买到一片山林。
29. 所惜负松菊:遗憾的是辜负了松菊的美好。
去完善
赏析
该诗以清幽的景色、静谧的氛围描绘出了诗人与友人在曹氏坟庵的生活情景。首联描述了离群索居的环境,二联则勾勒了视野中的山水景观,衬托出诗人内心的高洁脱俗。接下来的三联中,“鸡犬无四邻”体现了避世独居的心境,而“日月自两毂”暗含天人合一的境界。五、六联写到蜀僧修静的生活场景,以此表现出僧侣超脱尘世的境地。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买山隐逸的期待,以及珍惜与友人相处的时光。总的来说,这首诗将自然景物与隐居生活完美融合,展现出作者孤高清雅的风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曹氏坟庵在灊皖间蜀僧修静自天柱退居于此》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宋庠之手。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1127年的宋朝时期。这一时期正值五代十国与北宋的交替之际,社会政治较为动荡。
宋庠曾经历了北宋科举制度的变化以及人生起伏。他早年以文才扬名,后历经进士及第、入朝为官的过程,直到晚年因直言被贬谪至蜀地。在这期间,他与同为诗人的蜀僧修静结识,并在当地共同度过了多年的时光。
蜀僧修静原是安徽一带的僧人,他在天柱山修行后选择退隐,来到灊皖间生活。他们在这里度过了相对宁静的晚年岁月,并留下了这首关于曹氏坟庵的诗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