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宣卿牡丹之集和奇父二首 其二
移得仙丹手自封,护花云结秀阴浓。
未嫌芍药争时发,却有酴醿作酒供。
喜见典型开朶,宁须绯紫计重重。
定知禾黍胜桃李,何似犁牛问老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你将神秘仙丹紧紧守护,如同多云的天空庇护着浓密的绿荫。
你并不介意芍药与你在同一时节绽放,因为你知道还有酴醾为你供应美酒。
你喜欢看到各种花朵竞相开放,不需要繁重的计划来安排它们。
你深知禾苗与黍米会比桃李更胜一筹,就像农夫会知道如何让犁牛茁壮生长。
去完善
释义
1. 宣卿:指唐代著名文人杜牧,曾任宣州观察使。此处指牡丹之集的地点。
2. 胡寅:南宋诗人,字致堂,湖北鄂州人。
3. 仙丹:这里指牡丹花,古人以牡丹为仙丹之花。
4. 芍药:一种与牡丹相似的植物,花大而艳。
5. 酴醾:又称“荼蘼”,是一种花朵洁白如雪的植物,常用于比喻事物的终结。
6. 典型:指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或人物。
7. 禾黍:禾苗和高粱,泛指农作物。
8. 犁牛:耕地用的牛。
9. 老农:年老的农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赴宣卿牡丹之集和奇父二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胡寅的作品。诗中描述了牡丹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首先,诗的开头两句“移得仙丹手自封,护花云结秀阴浓”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景象。诗人将牡丹比作仙丹,形象地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同时,“护花云结秀阴浓”一句则通过描绘牡丹花瓣上的云彩和绿叶的映衬,强调了牡丹花的秀气和茂盛。
接着,“未嫌芍药争时发,却有酴醿作酒供”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牡丹花的喜爱。尽管芍药等其他花卉也在同一时节绽放,但诗人仍然独爱牡丹。此外,酴醿作为一种美酒,在这里象征着牡丹花的馥郁香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然后,“喜见典型开朶,宁须绯紫计重重”两句赞美了牡丹花的形态和色彩。诗人用“典型”来形容牡丹花的完美姿态,表现出对其优雅和端庄的赞赏。同时,诗人认为牡丹花的美色已经足够,不需要再增加更多的装饰。
最后,“定知禾黍胜桃李,何似犁牛问老农”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他将牡丹与禾黍、桃李进行对比,暗示出牡丹花的高贵品质。同时,他通过询问老农的意见,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好奇和对劳动人民的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赴宣卿牡丹之集和奇父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胡寅于公元1147年所创作的七言律诗。当时胡寅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一职。
在胡寅担任秘书省校书郎期间,他广泛结交朋友,积极参与文学活动,与文人墨客切磋交流,增进友谊。当时,牡丹作为象征富贵荣华的花卉,深受人们喜爱。有一日,胡寅应宣卿的邀请,参加了一场以赏牡丹为主题的雅集,并与友人共同欣赏牡丹花的美丽姿态。
在胡寅所处的时代,南宋初期,社会相对稳定,政治气氛较为宽松,这为文人士大夫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他们在闲暇之余,常常举办各种聚会,共同探讨诗歌、书法等艺术形式。此外,当时的文人崇尚气节,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大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胡寅的创作风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