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天宁节后筵口号

标题包含
天宁节后筵口号
流虹启圣际千年,湛露洪恩下九天。 腾踏欢声来击壤,氤氲瑞色散非烟。 已赓圣代中和颂,更草前贤封禅篇。 四海岂知蒙帝力,春台此日倍熙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傅察(1089年-1126年),字公晦,北宋末年著名文人,历任国子主簿、监察御史等职。他因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而受到时人的赞誉。 傅察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在科举考试中,他以优异的成...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彩虹开启了千年的神圣时刻,甘甜的雨露如同洪恩洒满九天。欢快的脚步踏歌而来,仿佛在击壤庆祝;祥瑞之气弥漫着,丝毫看不出一丝烟雾。我已经吟诵了赞颂太平盛世的诗歌,还要继续撰写前贤封禅的故事。四海之内谁能知道这是皇上的力量所致,春天的舞台如今充满了喜悦和祥和。
去完善
释义
1. 流虹启圣:指彩虹出现,古人认为这是圣人出现的预兆。 2. 湛露:浓重的露水,这里形容皇帝赐给的恩情如甘露般深厚。 3. 腾踏欢声:欢呼声如同翻腾的浪涛,形容喜庆热烈的氛围。 4. 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人们拿着木棒互相敲击,比喻欢乐的场景。 5. 氤氲瑞色:祥瑞之气,形容美好的气氛。 6. 非烟:不是烟雾,这里用来形容皇帝的恩泽遍及四海。 7. 中和颂:指赞颂皇帝功绩的诗文。 8. 前贤封禅篇: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时所写的诗章。 9. 春台:春天的舞台,这里借指宴席。 10. 熙然:形容热闹、愉快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盛世景象的诗歌。诗中首先提到天宁节,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接下来,诗人通过“流虹启圣际千年”和“湛露洪恩下九天”等诗句,描绘了皇帝的伟大形象,以及他对百姓的深厚恩情。 随后,诗人用“腾踏欢声来击壤”和“氤氲瑞色散非烟”等诗句,表现了百姓们在这样的盛世里欢歌笑语,享受着太平的日子。同时,诗人还提到了自己将会歌颂这个美好的时代,并为前贤们的功绩而作诗篇。 最后,诗人感慨道:四海之内的人们都在享受着皇帝的恩泽,仿佛春天的舞台一般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首诗通过对天宁节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盛世景象的热爱和对皇帝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天宁节后筵口号》是北宋诗人傅察的一首描绘皇室宴会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19年,正值北宋末年。 在这一年里,傅察的生活并不平静。他刚刚经历了一场科举考试,虽然成绩优秀,但他没有选择进入官场,而是继续留在京城,以他的才华赢得了皇帝的赏识。然而,这也让他卷入了宫廷的权力斗争之中。 在这个时期,北宋王朝已经经历了多年的战乱和内部纷争,国家的实力日渐衰弱。皇帝宋徽宗对艺术的痴迷和对政治的无能,使得朝廷的腐败日益严重,民间疾苦日益加剧。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皇家的宴会依然奢华无度,这使傅察深感忧虑。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傅察写下了这首《天宁节后筵口号》。他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皇室宴会的虚伪和奢侈,以及对民间疾苦的冷漠。这不仅体现了他的忧国忧民之心,也展示了他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历史发展的敏锐感知。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