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申泮宫直宿早秋四首 其二
皎皎清波满四空,疏林散影弄朦胧。
援毫欲赋阳台梦,振袂欣乘玉宇风。
已觉素秋来席上,却疑仙景落壶中。
凌云未许攀仙桂,卧看冰轮没汉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满整个夜空,稀疏的树林在月光下显得影影绰绰。我拿起笔想要描绘出这样的美景,仿佛置身于天宫之中。我已经感觉到秋天的气息越来越近了,但又觉得这像是仙境中的景色。虽然我还不能登上月球,但我可以躺在地上欣赏那明亮的月亮逐渐消失在地平线。
去完善
释义
1. 次韵:模仿原诗的韵律和用韵来创作新的诗词。
2. 申泮宫:古代宫殿名,这里指代作者的好友。
3. 皎皎:明亮的样子。
4. 四空:四方天空。
5. 疏林:稀疏的树林。
6. 散影:分散的影子。
7. 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
8. 援毫:拿起笔。
9. 阳台梦:此处指诗人与好友共同欣赏美景的心情。
10. 振袂:挥动衣袖。
11. 玉宇风:清新的空气。
12. 素秋:秋天的别称。
13. 席上:座位上,这里指室内。
14. 仙景:仙境般的景色。
15. 壶中:古人认为仙境在壶中,这里指诗人的住所。
16. 凌云:登上高耸入云的峰顶。
17. 仙桂:传说月中有桂树,这里比喻月亮。
18. 冰轮:指明月。
19. 没汉东:消失在东方的天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早秋时节的美景,诗人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皎皎清波”、“疏林散影”、“阳台梦”和“玉宇风”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梦幻的氛围。诗中还提到“素秋”、“仙景”和“仙桂”等元素,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最后一句中的“冰轮”指代月亮,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申泮宫直宿早秋四首 其二》是北宋诗人傅察所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推断为宋徽宗在位时期,即公元1100年至1125年之间。这一时期,正值北宋的鼎盛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然而,在这一时期,傅察的个人生活却并不如意。他曾因与权臣不合而遭到排挤,最终在出使金国时因不屈从金人的要求而被杀害,表现出极高的气节。因此,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傅察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时代背景的关注。
在《次韵申泮宫直宿早秋四首 其二》中,傅察通过对“月”、“露”、“鸡”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早秋时节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身处困境但依然保持高洁情操的决心。这些内容都反映了傅察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