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毛彦谟以其弟彦周出见索挽词谨赋一首

标题包含
毛彦谟以其弟彦周出见索挽词谨赋一首
十年乡校欢蹉跎,一日皇恩尽网罗。 别去谓宜登上第,归来还复遇沈疴。 秋风但结鴒原恨,晓露空闻蒿里歌。 荣愿未酬身已殁,平生稽古竟如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傅察(1089年-1126年),字公晦,北宋末年著名文人,历任国子主簿、监察御史等职。他因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而受到时人的赞誉。 傅察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在科举考试中,他以优异的成...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乡村学校度过了十年的欢乐时光,谁知有一天被皇帝的恩典选中。离开家乡时,人们认为我一定能中举,没想到回来时却身患重病。如今只能在秋风中哀伤兄弟的离去,清晨的露水中听着那让人悲痛的丧歌。生前未能实现抱负,积累的古籍知识究竟有何用?
去完善
释义
《毛彦谟以其弟彦周出见索挽词谨赋一首》傅察 1. 乡校:乡村学校。这里指平民读书的地方。 2. 蹉跎:虚度时光。 3. 皇恩:皇帝的恩典或宠赐。 4. 网罗:用网捕捉飞鸟。这里比喻被选拔录用。 5. 上第:中进士。 6. 沈疴:久治不愈的重病。 7. 鴒原:鹡鸰在原野上飞翔觅食。这里比喻兄弟手足之情。 8. 蒿里:指墓地。 9. 荣愿:希望得到荣耀的愿望。 10. 稽古:研习古代文化。
去完善
赏析
此诗以诗人傅察与其友人之弟毛彦周的交往为线索,展现了一段真挚的友谊。首联讲述了他们在乡校共度的欢乐时光,以及毛彦周一朝被皇恩网罗的幸运。颔联则描绘了毛彦周的离别与归来,“谓宜”和“还复”表达了世事难料的无奈。颈联以“秋风”“晓露”比喻时光的流逝,展现了兄弟之间的思念之情。尾联则以“荣愿未酬身已殁,平生稽古竟如何”的惋惜收尾,感叹好友英年早逝,未能实现其毕生愿望。整首诗情感深沉,引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毛彦谟以其弟彦周出见索挽词谨赋一首》是北宋时期诗人傅察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075年前后,此时正值北宋中叶,国家繁荣稳定,但社会矛盾逐渐凸显。傅察作为这一时期的文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关注国家和民生,同时也善于抒发个人的情感。 在这一时期,傅察的人生经历较为丰富。他历任州郡、知府等职务,为官清廉正直,深得百姓爱戴。然而,他也曾因直言敢谏而受到贬谪。这些人生经历使傅察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他的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在时代背景下,北宋中叶虽然政治相对稳定,但皇权逐渐削弱,官僚腐败现象严重。此外,科举制度的改革使得士人阶层竞争激烈,许多人为了功名而不择手段。这使得傅察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感到忧虑,并在诗歌中表达了他的关切和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