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祝廉夫登南楼
膏雨润四野,草木苏中干。
驾言共临眺,凌云陟层盘。
华宇荫曦日,溽暑随风阑。
清谈无俗好,茶果有余欢。
拨置簿领烦,憇此簟席安。
悠然得佳趣,可以寄簪冠。
耳目去局促,心体自广胖。
何如敛手版,触热事上官。
晚来纤霭霁,矫首欣遐观。
一鸟没天外,千林杳云端。
西山有爽气,浅绿浮巑岏。
翻疑图画里,未觉云梦宽。
萧萧林间蝉,已如咽暮寒。
直恐霜露至,归欤可忘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柔和细雨滋润着广阔的田野,使枯木复苏。让我们一起驾车登上高处,欣赏风景。阳光从华丽的建筑透射而出,炎热被微风驱散。我们在这里享受轻松愉快的谈话和美食。放下繁琐的工作,在此感到舒适安宁。这样的生活情趣可以让人暂时忘却世俗纷扰。离开拥挤的城市,我们的心胸也变得宽广。何不放下繁忙的公务,在这炎炎夏日远离上司的纠缠呢?夜幕降临,天空逐渐明朗,举头望见一片美景。一只鸟儿消失在远处,无数树林隐现在云端。西山的清爽之气扑面而来,绿树青山环绕四周。恍若身处画卷之中,无法察觉天地广阔。林间的蝉鸣在傍晚变得低沉,仿佛害怕寒冷的到来。担忧严霜寒露将至,我们必须尽早归家以免延误晚餐。
去完善
释义
1. 膏雨:指滋润土地的雨水。
2. 草木苏中干:复苏的草木吸收中间的水分以保持生命。
3. 驾言:乘着言语;比喻发表言论。
4. 临眺:登高望远。
5. 凌云:高耸入云。
6. 层盘:层层的托盘。这里可能是形容楼的构造。
7. 华宇:华丽的房子。
8. 曦日:太阳。
9. 溽暑:闷热的夏天。
10. 风阑:随风消散。
11. 清谈:闲暇时谈论问题。
12. 俗好:世俗的喜好。
13. 拨置:解决处理。
14. 簿领:文书和公事。
15. 憇此:休息在此。
16. 簟席:竹席。
17. 簪冠:头戴簪帽。
18. 耳目去局促:耳目不再受到拘束。
19. 心体自广胖:心胸自然宽阔。
20. 手版:古代官员上朝时拿着的手板,用于记事。
21. 触热:冒着炎热。
22. 事上官:侍奉上级官员。
23. 纤霭:细小的雾气。
24. 霁:天气晴朗。
25. 矫首:抬头远望。
26. 遐观:眺望远方。
27. 一鸟没天外:一只鸟飞向天际。
28. 千林杳云端:众多的树林消失在云端。
29. 爽气:使人感到清爽的气息。
30. 巑岏:形容山峰峻峭。
31. 云梦宽:形容地域广阔。
32. 萧萧:冷落、寂静的样子。
33. 林间蝉:树林里的蝉。
34. 咽暮寒:忍受夜晚的寒冷。
35. 直恐:恐怕。
36. 霜露:霜和露水。
37. 归欤:回家。
38. 可忘餐:忘记吃饭。
去完善
赏析
《次韵祝廉夫登南楼》是一首描绘夏日登楼观景的古诗,诗人借自然景象表达其追求心灵宁静、超脱世俗纷扰的愿望。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名为《次韵祝廉夫登南楼》,由傅察创作于公元1137年,正值南宋初期。这时期,宋金关系紧张,战乱不断,民生疾苦。诗人傅察身为朝臣,心怀家国,忧国忧民,感怀世事变化。
诗人在创作此诗时,正逢人生重要阶段。他从汴京迁居临安,与好友祝廉夫分别。在离别的时刻,他登高远眺,表达出对远方故土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深深惜别。这种情感既表达了个人人生的起起落落,又揭示了那个时代人们共同的心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