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伯以诗见赠因次韵为谢
萧然颜巷复谁堪,竟日潜心到五三。
载酒未妨从靖节,围棋端不羡羊昙。
逢人倾倒群儿笑,落笔纵横四座惭。
旧学青箱知未替,更将新律付诸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萧然空寂的巷子谁能忍受,整天专注研究《五经》与《三礼》。
带着酒去追随靖节居士(陶渊明)也未尝不可,以围棋自娱而并不羡慕羊昙。
每逢人便讲述学问,让群儿相视而笑,下笔间纵横捭阖,连四周的人也感到惭愧。
过去的学问尚未废除,现在又将新的规则教给儿子们。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萧然颜巷:形容生活简朴的住所。颜巷指颜回所居之处,代指简陋的生活环境。
2. 五三:这里应该是指五六三十,表示围棋的下法。
3. 靖节:陶渊明字靖节,此处用来借指喜好饮酒的人物。
4. 羊昙:羊昙是东晋名士谢安的外甥,善于围棋,此处用来借指擅长围棋的人物。
5. 青箱:古代读书人家传授之学的竹简,后世用作世传的学问之称。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诗人独立不阿、才情出众的诗篇。开篇“萧然颜巷复谁堪”描绘了诗人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接着用“潜心到五三”形容诗人专心致志的精神风貌。而后两句“载酒未妨从靖节,围棋端不羡羊昙”表达出诗人洒脱自然的心境,同时暗示了诗人的才华横溢。接下来的“逢人倾倒群儿笑,落笔纵横四座惭”则表达了诗人在创作上的豪放之气,令周围的人自愧不如。最后两句“旧学青箱知未替,更将新律付诸男”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古典文化的传承和对下一代寄予厚望的情感。全诗借用了许多典故和象征手法,使整首诗的意境深远,既有对诗人的赞美,又有对其高尚品格的肯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十五伯以诗见赠因次韵为谢》是宋代诗人傅察的作品。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00年左右,正值北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傅察作为士人阶层的一员,深感国家危机,但个人力量有限,无法力挽狂澜。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但却能始终保持正直的品质和执着的信仰。他的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希望以自己的才华和品德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这个时代的社会背景相当复杂。一方面,科举制度的普及使得士人阶层的地位逐渐上升,文人墨客们通过诗歌、散文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另一方面,政治腐败和外部势力的侵略使得国家局势日趋紧张,民众生活困苦。在这种背景下,傅察的诗作既反映了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又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