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发
理棹频看溪水分,岸移不觉转孤村。
渔翁醉卧滩沙穏,樵子行歌岸草昏。
白鹭成行低欲落,清蝉无数断还闻。
自将野色幷秋色,都付诗魂与醉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频繁划动船桨欣赏溪流的水面,不知不觉岸边已转换到孤独的村庄。
渔夫醉倒躺在河滩上很安稳,樵夫唱着歌行走在岸边草地昏暗处。
白鹭排成一列缓缓下降,清凉的蝉声时断时续。
自然地将野外景色与秋天景色相结合,一切都交给了诗和醉意共同构成的灵魂。
去完善
释义
1. 理棹:整理竹筏或船桨。这里指划船。
2. 频看:多次查看。
3. 岸移:随着舟行的方向,岸边景色在移动。
4. 觉:察觉到。
5. 孤村:偏僻的小村庄。
6. 醉卧:醉酒后的休息。
7. 滩沙:沙滩。
8. 穏:安稳,稳当。
9. 行歌:一边走一边唱。
10. 清蝉:声音清脆的蝉鸣。
11. 无数:形容数量很多。
12. 断还闻:一会儿听到,一会儿又听不到。
13. 自将:把自己的。
14. 野色:野外景色。
15. 併:合并。
16. 诗魂:诗人创作的灵感。
17. 醉魂:陶醉的灵魂,指沉浸在美酒和美景之中。
去完善
赏析
《晚发》是傅察的一首描绘晚景的诗歌。诗人以理棹、岸移、渔翁醉卧、樵子行歌等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一幅晚发时节的生动景象。
首联“理棹频看溪水分,岸移不觉转孤村”中,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体验,描绘出溪水波光粼粼的美景,以及岸边景物不断变化的情景。
颔联“渔翁醉卧滩沙穏,樵子行歌岸草昏”则展示了在夕阳西下之时,渔翁醉卧沙滩的悠闲生活,和樵子行歌归家的场景。
颈联“白鹭成行低欲落,清蝉无数断还闻”则以白鹭和清蝉为象征,展现了秋天特有的生机与活力。
尾联“自将野色幷秋色,都付诗魂与醉魂”是诗人自我感慨,他将这份景色中的野色和秋色以及所见所闻,都寄托在自己的诗歌和醉意之中。整首诗表现出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审美情趣,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发》是南宋诗人傅察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公元1276年,正值金朝灭亡、元朝崛起之际。在这个时期,宋室南渡,中原地区战火连绵,民生疾苦。而傅察身为文人,心怀天下,以诗抒发忧虑国事之情。
在《晚发》一诗中,诗人描绘了旅途中所见的战乱景象:“晚发游梁苑,征人掩杼机。山川终不改,阡陌正东西。水落归舟阔,霜清片月低。高歌怀友生,小海白云齐。”这些诗句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他们在乱世中的相互扶持。
总的来说,《晚发》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朋友间深厚感情的珍视。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人文关怀和家国情怀,以及他在时代洪流中的坚守与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