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同蒋明亚叟熙载夜登清微亭
土润伏新金,阳歊困亭午。
曦御驻征骖,朱光彻厚土。
鸟雀噪阶除,蛙蚓鸣草莽。
簿领抗尘容,茅簷庇环堵。
蜂虿乱绳床,蚊蟁隐雷鼓。
椶拂徒尔为,青蝇敢予侮。
避喧空百虑,对食但三吐。
举箑未摇风,挥汗已成雨。
那能整冠巾,谁复对宾主。
岂惟眩生花,坐觉气如缕。
南方有高楼,兀然蔽华宇。
抠衣倦跻攀,策杖愁伛偻。
俄顷叩云端,飘萧开洞府。
新凉飒尔来,旧暑脱然愈。
清池涌波澜,疏星穿牖户。
夜气袭冰霜,月明粲珪组。
乌鹊倦还飞,游鱼清可数。
珍菓走金盘,清谈挥玉麈。
群籁正嚣嚣,幽梦方栩栩。
何当食琼浆,一夕生毛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土壤湿润藏新金,阳光炽热正午时。
阳光停下赶路的马,温暖洒满大地。
鸟儿在台阶上叽叽喳喳,青蛙和蚯蚓在草丛中吟唱。
办公时抵挡尘埃,屋檐下避风遮雨。
床上爬满了蜜蜂和黄蜂,蚊子像雷鼓一样嗡嗡作响。
棕扫帚只是摆设,苍蝇竟然如此猖獗。
避开喧嚣让头脑空灵,对着食物却难以吞下。
拿着扇子没有感受到微风,挥汗如雨成了常态。
头上的帽子都戴不稳,更别提跟宾客应酬了。
眩晕之中仿佛看到了繁花,坐久了气息都变得微弱。
南方有一座高楼,孤单地遮挡住了繁华的屋子。
提起衣服艰难攀爬,扶着拐杖弯着腰吃力行走。
突然间敲响了云端的门,飘渺中开启了仙境。
一股清凉的微风袭来,原有的闷热顿时消散。
清澈的池塘泛起波浪,稀疏的星星穿过窗户。
夜晚的气息带着冰霜的味道,月光璀璨照耀四方。
乌鸦和喜鹊疲倦回巢,游鱼在水中清晰可见。
金色的盘子盛着各种水果,举起玉质的拂尘谈论世事。
各种各样的声音嘈杂一片,美梦中犹在眼前。
什么时候才能喝下琼浆玉液,一夜之间生出翅膀。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土润:湿润的土地。
2. 伏新金:指夏天闷热潮湿的天气。
3. 阳歊:阳光炽热。
4. 曦御:太阳驾车。
5. 朱光:红光,这里指太阳的光辉。
6. 阶除:台阶。
7. 草莽:草丛。
8. 簿领:指办公文件。
9. 尘容:形容忙碌不堪的样子。
10. 环堵:四围墙壁,这里指简陋的住所。
11. 蜂虿:蜜蜂和蝎子,这里指蚊虫。
12. 绳床:用绳子编织的简易床铺。
13. 雷鼓:形容蚊子嗡嗡声像打雷一样。
14. 椶拂:棕榈树做的拂子,用于拍打蚊蝇。
15. 青蝇:苍蝇。
16. 空百虑:指避暑无计可施。
17. 对食:指进食。
18. 箑:扇子。
19. 摇风:扇动扇子产生微风。
20. 冠巾:帽子。
21. 粲珪组:明亮的月宫。
22. 抠衣:提起衣服以免弄脏。
23. 跻攀:攀登。
24. 策杖:拄着拐杖。
25. 伛偻:驼背,形容老人行走艰难。
26. 清池:清澈的水池。
27. 疏星:稀疏的星星。
28. 牖户:窗户。
29. 夜气:夜晚的空气。
30. 冰霜:指清凉的感觉。
31. 金盘:金属制成的盘子。
32. 玉麈:玉石制的麈尾,古人用来驱赶蚊蝇。
33. 群籁:各种声音。
34. 幽梦:深沉的梦。
35. 琼浆:仙酒。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大暑时炎热的天气与登楼纳凉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出诗人渴望摆脱炎热,追求清凉的心态。在描写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展现了自己与世无争、恬静寡欲的生活态度。诗人运用生动的意象和富有韵律感的语言,使得全诗充满了艺术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大暑同蒋明亚叟熙载夜登清微亭》这首诗作于北宋哲宗时期,时间为公元1095年左右。此时正值宋朝内外交困之际,对外面临西夏、辽国的侵扰,对内则存在严重的政治斗争和民族矛盾。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诗人傅察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思考,抒发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爱之情。
这一年,傅察年仅二十五岁,因才华横溢而受到朝廷的赏识。然而,他并没有陶醉在荣誉和地位之中,反而更加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与友人蒋明、亚叟熙载共同度过大暑之夜时,他们登上清微亭,俯瞰汴京繁华的景象,感慨万千。
当时,北宋政权内部腐败严重,民生疾苦日益加深。而外患更是让国家陷入了风雨飘摇的境地。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诗人傅察勇敢地站了出来,用自己的诗篇为国家和人民发出了强烈的呼声。他的诗句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直刺时弊,揭示出了隐藏在盛世背后的种种危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