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七月二十五登舟

标题包含
七月二十五登舟
暂来征骑出阇闉,却棹扁舟下小津。 飒飒西风如送客,萧萧晚雨欲留人。 一年踪迹无停日,千里羁游又远亲。 为问篙师从此去,定知几日到东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傅察(1089年-1126年),字公晦,北宋末年著名文人,历任国子主簿、监察御史等职。他因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而受到时人的赞誉。 傅察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在科举考试中,他以优异的成...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时让马匹走出城门,再掉头乘坐小船走下渡口。 凛冽的西风像是送客,傍晚的细雨像是在挽留。 一年的奔波没有停止的时候,距离千里还有亲人在远方等待。 询问撑船的人还要多久才能到达东方的那个城市。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征骑:远行的骑马者。 2. 阇闉:城郭的城门。 3. 却棹:停止划船,转回船头。 4. 扁舟:小船。 5. 小津:小的渡口。 6. 飒飒:形容风声等轻快或快速的样子。 7. 西风:从西面吹来的风,一般表示秋天。 8. 萧萧:形容风声、草木摇落声等。 9. 羁游:在外地漫游。 10. 东秦:古指今山东一带。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旅途离别的诗歌。诗人通过细致的环境描绘和内心的情感抒发,展现了离别之际的复杂心境。诗人在“暂来征骑出阇闉”一句中,用“征骑”这一形象描绘了自己踏上征途的场景,同时也透露出旅程的短暂与匆忙。而在接下来的“却棹扁舟下小津”一句中,诗人则用“扁舟”一词传达出一种漂泊不定的感觉,这与前一句中的“征骑”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旅程的不易。 在接下来的“飒飒西风如送客,萧萧晚雨欲留人”两句中,诗人用“西风”和“晚雨”这两种自然景象,形象地描绘出离别时的氛围。其中,“飒飒”和“萧萧”两个叠词的使用,使得这种氛围更加浓郁,也更具感染力。而“送客”和“留人”这两个相对的概念,则展示了诗人内心矛盾的情感,既希望尽快离开,又希望时间能够停下来,让人感受到离别时的复杂心情。 在“一年踪迹无停日,千里羁游又远亲”两句中,诗人用“踪迹无停日”和“千里羁游”来形容自己的旅程,表达了旅途的漫长和艰辛。而“又远亲”则表明诗人离家已经很远,思念亲人的情感愈发浓烈。 最后,在“为问篙师从此去,定知几日到东秦”两句中,诗人向船夫询问行程,表达了他对旅程的期待和对目的地的向往。然而,这种期待和向往之中,也蕴含着一种不安和忧虑,因为他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会是什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七月二十五登舟》这首诗是北宋诗人傅察所创作的。傅察于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担任淮南西路转运判官,在赴任途中,他于七月二十五日登上舟船,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在当时,北宋朝廷的政治斗争激烈,新旧党争不断。傅察作为一位颇有政治抱负的文人,对新旧党的争斗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在诗中写道:“江山如画里,景物似诗中”,表达了他对世事纷扰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此外,傅察还在诗中提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如“戎马尚腾沸”,反映出当时边疆战乱频繁的社会现实。这也使得傅察更加坚定了为民请命、报效国家的信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