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果院
前辈经行处,壁间题小诗。
梅花还好否,要见出尘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前辈行走过的地方,墙壁上留有他们留下的小诗。诗歌中提到了梅花的美丽依然如故,那超凡脱俗的姿态依旧可见。
去完善
释义
【智果院】:古代的寺庙名,具体地点不详。
【前辈经行处】:指的是前人曾经过并留下痕迹的地方。
【壁间题小诗】:在墙壁上写下的诗句,表示对这里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梅花还好否】:询问梅花的生长状况。
【要见出尘姿】:希望能欣赏到梅花超凡脱俗的姿态。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智果院》中,诗人张侃通过对前辈经行之处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的敬意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壁间的题诗成为了一种象征,寓意着智慧和成果的传承。而梅花作为中国传统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象征着坚韧不屈的品质和高洁的气质。诗人以“还好否”的发问,传达了对梅花的关切之情,以及对高尚品质的追求。最后一句“要见出尘姿”则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精神向往。整首诗以其简练的笔触和丰富的内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智果院》是南宋诗人张侃创作的一首古寺题咏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60年左右,正处于南宋末年的乱世之中。此时,北方金国已经灭亡,蒙古帝国不断南下侵扰,南宋朝廷风雨飘摇,处于生死存亡之际。
张侃在这个时期的人生经历也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因战乱和时局动荡,无法在任上施展抱负。后来,他回到家乡,寄情山水,寻访古迹,抒发内心的感慨。在他的笔下,智果院成为寄托理想的场所,象征着知识的果实和智慧的力量。
同时,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由于战争的影响,百姓生活困苦,文化教育受到很大影响。智果院的衰败景象正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写照。然而,诗人并未完全陷入悲观的情绪,而是在诗歌中表达出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望,希望人们能够借助知识和智慧的力量,度过难关,重建家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