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昙知客归感山
嬾向人前送又迎,飘然去路一身轻。
到家有问到家句,雨过潇湘秋月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懒得在人前迎来送往,飘然而去身轻如燕。
回到家有人问我回家的事,雨后的潇湘湖面秋月皎洁。
去完善
释义
1. 送昙知客归感山:题目中的“送昙知客归感山”表示这首诗是送给一个叫昙知的僧人去感山(即五台山)的送别诗。
2. 嬾向人前送又迎:这里“嬾”字是古汉语用法,通懒,意指懒得或者不情愿去做某事;“送又迎”字面意思是送行时送别与迎见,实际上这里的意思主要指送别的繁琐礼仪。整句意思是诗人不愿过多地参与送别仪式。
3. 飘然去路一身轻:这句描述了友人离去的情景,他走得很轻松,仿佛能听到他走路的声音。
4. 到家有问到家句:这句可能有些许难懂,但其含义大概是指到了家就有人问他在家的情况,表达对友人的关怀之情。
5. 雨过潇湘秋月明:这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雨后的潇湘江畔,月亮升起,显得格外明亮。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歌中,作者以简练而诗意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首句“嬾向人前送又迎”表达了作者对于繁琐的应酬活动的厌恶,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这句诗暗示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清高脱俗。
接下来的“飘然去路一身轻”则通过形象的描绘传达了友人离去时的情景。诗人用“飘然”来形容友人的离去,既表现了友人洒脱的形象,也透露出作者对友人的敬仰之情。而“一身轻”则意味着友人摆脱世俗纷扰,去追求更高远的精神境界。
在第三句“到家有问到家句”中,作者以询问的语气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关切。这句话意味着,尽管友人离开了俗世,但在追求精神世界的过程中仍然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同时,这也反映出作者对友人的信任和支持。
最后一句“雨过潇湘秋月明”则以壮美的自然景观作为结尾,象征了友人在历经风雨之后,最终将迎来一片明媚的景象。这一句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传达了作者对友人未来成就的期待和祝福。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高远,展现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真挚态度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昙知客归感山》是宋代诗人释惟一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宋徽宗时期(1101-1125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时期,诗歌、绘画、书法等艺术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惟一是位高僧,曾在京城的寺庙里修行。他的生活平静而充实,专注于佛法的研习和弘扬。然而,这个时期的社会并不太平,政治斗争激烈,尤其是北宋末期,内外交困,战乱不断。释惟一虽然身处庙宇,但仍然关注着社会的动荡。
在这首诗中,释惟一表达了对于友人的关爱之情,以及对家乡和信仰的深深眷恋。他希望通过这首诗传递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即使面对困境,也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这种情感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