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雪峰示圭上人
上人辞我去行脚,我亦早晚行脚去。
天涯海角或重逢,钵饭茎虀又相聚。
自笑年登六十七,眼昏耳聩脚无力。
触事无能只面墙,百千追悔有何益。
少壮学道宜加鞭,危亡不顾勇直前。
如一人与万人敌,破坚挫锐成万全。
放牛归马群务息,好是太平无事日。
塞北归鸿截雾飞,江南野水连天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前辈离我远去游历四方,我也有朝一日会踏上征途。
或许我们会在天涯海角再次相逢,共享清贫生活的乐趣。
自从步入六十七岁的年纪,我老眼昏花、耳朵不灵光、腿脚也无力。
面对诸多事情时无法完成,虽有千万次后悔但于事无补。
年轻人应加紧追求道法,勇往直前不患得患失。
如同一个勇士对抗万人,攻坚克难以保无虞。
当琐事繁务都放下,正是太平无事的好日子。
就像塞北的大雁穿越雾气高飞,江南的河水汇入无际的绿色。
去完善
释义
1. 雪峰:地名,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茶山镇,是佛教天台宗的圣地之一。
2. 上人:指具有高僧地位的人。圭上人即圭法师。
3. 辞我:指圭法师要离开我这里。
4. 行脚:出外游方参学,禅宗僧人寻访名师的行为。
5.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这里是说两人可能在天南海北的地方相遇。
6. 钵饭:僧人的食器,这里指僧人生活。
7. 茎虀:切碎的蔬菜,这里指平常的素食生活。
8. 年登:达到一定的年龄。
9. 面墙:指面对墙壁,喻无所作为。
10. 触事:碰到事情。
11. 无能:没有能力。
12. 追悔:后悔。
13. 加鞭:加紧努力。
14. 危亡:危险灭亡,这里指困难和挑战。
15. 如一人与万人敌:比喻一个人与众人对抗,这里指修行路上的艰辛。
16. 破坚:破除坚固的障碍。
17. 挫锐:挫败锐气。
18. 万全:完全成功。
19. 放牛归马:让牛和马回到原处,比喻把事务交还主人,这里指放下世俗事务。
20. 好是:正好像是。
21. 太平无事日:平安无事的日子。
22. 截雾飞:冲破雾气飞行,形容迅速前进。
23. 连天碧:形容江水与天空相连的景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雄浑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将赴雪峰时的心境以及对上人的怀念。首句“上人辞我去行脚”便开门见山,道出诗人为送别友人而产生的离情别绪。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设想未来可能的重逢情景,强调了人与人间的缘分和世事的无常。
第二段,诗人以自嘲的方式倾诉自己年老体衰的无奈。67岁的他视力模糊,听力衰退,腿脚乏力,无法像年轻时候那样勇猛前行。然而这种情绪并没有贯穿全诗,相反,它成为诗人奋发向前的一种动力。第三、四句诗人借“年少学道宜加鞭”告诫人们要趁着年轻多加努力,勇敢地去追求真理,勇往直前,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和挑战。
在第五、六句中,诗人以一个勇敢的战士为比喻,表达了对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即便“破坚挫锐”也要取得胜利,这正是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信念。
最后两联,诗人抒发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把日常生活的繁杂比作牧童赶牛回家,象征着回归自然,过上宁静的生活。同时诗人以远景相衬,表达对山河壮美、风光无限的热爱。这使得诗歌在最后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并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将赴雪峰示圭上人》是五代十国时期诗人释惟一的著名诗作。此诗创作于公元927年,即五代后唐明宗李亶的末年。
在这首诗创作期间,释惟一本人已经是一位具有丰富阅历和深厚修为的高僧。他在早年曾游学四方,后居于洛京龙门香山寺,与当时的文人墨客多有交游。在五代乱世之中,他深感佛教发展的艰难,因此决心前往雪峰山寻找更为清静的修行之地。在即将动身之际,他写下了这首诗来寄托自己的心情。
与此同时,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战乱频繁,民生疾苦。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释惟一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对佛法的领悟,写下了这首寓意深远的诗篇。他将个人的修行之旅与时代的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高僧在面对苦难时所展现出的坚韧精神和超脱态度。
去完善